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北交所首批业务规则出炉:谁能上市?如何交易?退市指标是什么?

2024-05-30 01:37热度:7111

北交所的上市条件与精选层的挂牌条件保持一致,北交所设置了市值条件和财务条件的四套标准,具有较好的包容性。

标准一侧重财务指标,市值起辅助作用;

标准二侧重关注市值标准,适应盈利模式清晰、业务快速发展的企业;

标准三针对具有一定研发能力且研发成果已初步实现业务收入的企业;

标准四主要面向市场高度认可、研发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未盈利企业。

全国股转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目前在精选层挂牌的66家公司,适用四套标准进层的都有,这套指标显示出了较好的适应性。其中,多数企业以标准一也就是净利润标准要求进入精选层。他预计,目前创新层、基础层符合四套财务条件的公司数量充足,北交所后备上市企业储备充分。

罗志恒预计,目前精选层“进层”需要在创新层满一年。考虑北交所未来扩容的可能,相关挂牌期限可能放宽。

停复牌管理更加严格

相较于精选层挂牌公司,北交所在持续监管方面做了四大方面的调整。

一是公司治理更加优化。增加了独立董事应当发表意见的情形,将资金占用主体范围扩大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紧盯“关键少数”;明确了不得新增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的同业竞争,确保上市公司独立性。

二是信息披露要求更加具体。例如,《上市规则》细化了自愿披露、豁免披露、暂缓披露、行业和风险信息披露等具体要求,提高披露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停复牌管理更加严格。《上市规则》贯彻“少停、短停、分阶段停”的监管原则,要求上市公司不得滥用停复牌机制,不得利用停牌替代信息保密,确保市场交易的连续性,保障投资者交易权利。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停牌时间压缩至不超过10个交易日,筹划其他重大事项不超过5个交易日,因特殊情形延期复牌的,连续停牌总时长不超过25个交易日。

四是主体责任更加清晰。北交所不再实行主办券商“终身”持续督导,由保荐机构履行规定期限内的持续督导职责。需要强调的是,为确保平稳过渡,在北交所开市初期,上市公司与主办券商已签订的持续督导协议应继续执行,信息披露和日常业务仍按现行模式办理,北交所将尽快明确后续制度切换安排。

从内容来看,《交易规则》整体延续精选层以连续竞价为核心的交易制度,涨跌幅限制等其他主要规定也均保持不变。

主要内容方面,

一是实行30%的价格涨跌幅限制,给予市场充分的价格博弈空间,保障价格发现效率。

二是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实施临时停牌机制。即当盘中成交价格较开盘价首次上涨或下跌达到或超过30%、60%时,盘中临时停牌10分钟,复牌时进行集合竞价。据了解,配套个股临时停牌机制主要是为了避免股价快速非理性波动带来市场恐慌和盲目交易,给予市场一定的冷静期。

三是连续竞价期间,对限价申报设置基准价格上下5%的申报有效价格范围,对市价申报采取限价保护措施。

四是买卖申报的最低数量为100股,每笔申报可以1股为单位递增。

五是单笔申报数量不低于10万股或成交金额不低于100万元的,可以进行大宗交易。

此外,北交所还为引入做市机制、实行混合交易预留了制度空间。

投资者门槛会调整吗?

目前,北交所相关规则尚未明确投资者门槛。目前,新三板精选层的准入资产标准100万元,科创板注册制是50万元,创业板注册制新开户是10万元。

目前,监管已经表示,将会做出相应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9月3日,周贵华表示,根据北京证券交易所服务中小企业的特点,将继续坚持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防止投资炒作,引导形成长期理性的投资文化。证监会将根据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建设发展情况以及需求,持续评估市场运行情况,不断完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罗志恒指出,目前,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市场投资者准入门槛分别为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仍相对较高。考虑到科创板在实施注册制的条件下,实施了50万元的投资者准入门槛,未来北交所门槛可能进一步降低,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享受企业创新发展红利。

德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总量组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预计,北交所的准入门槛仍会相对较高。目前,盈利能力较强、大体量企业仍以沪深两市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为主要承接载体,其中新三板企业转板将以创业板为主。这一背景下,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预计相比创业板的上市标准要宽松。

招商证券非银金融团队指出,北交所的设立代表着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直接利好券商创投板块。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李兴表示,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将带来五大投资机会。一是直接利好新三板企业尤其是精选层企业。二是利好专精特新概念板块。三是利好创投板块尤其是北京区域创投企业。四是利好参股新三板企业的上市公司。五是利好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