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印度GDP将排名世界第五了,不是说内部矛盾重重,印度政府到底有多少掌控力?

2022-11-11 18:53热度:2799

印度面积298万平方公里(自报数据327.8万平方公里),人口13.39亿(2017),比上年净增1500万。

全印自然条件优越,各类资源丰富。首先是可耕地辽阔,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大部地区粮食作物一年两熟,东部沿海三角洲一年三熟。全境矿产品种多、储量大,世界级储量矿产有铝土、煤炭、云母、铁矿石等,规模储量品种有铬、锰、锌、铜、铅、石灰石、磷酸盐、黄金、钻石、钛、钍、铀等,油、气对外依赖率达84%和38%,电力能源供不应求,广大农村处于缺电状况。

印度人文呈现多样纷繁的特点,它可能是世界上人口构成最为多样化的国家,其因素包含宗教、语言和地区、部落、种姓、社会阶级和权力等,它们不是独立地作用于社会,而是在复杂多变的人群中以重叠和相互影响发挥作用。

印度独立70多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现代化进程提速,而经济社会巨变并未改变国家族裔、宗教及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专家和学者认为印度没有分裂的危险,它全民内聚力来自诸多因素,政治上各邦享有相对自治权力,多数邦内族群混合和睦,各派别、政党公开参与政治进程;再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印度教传统,人们对语言、宗教多样化的接受等;与周边国家关系上,印度与邻国的争端也有助于国家的团结和统一。

在二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的背景下,末任总督蒙巴顿的《印巴分治方案》出炉,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当年人口3.47亿。1950年1月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国。

独立伊始,象征自力更生和反殖的甘地纺车没有成为国旗图案(时任中国驻印大使阿育王轮的建议被采纳,纺车一度成为国大党党旗的中心图案),开国总理尼赫鲁胸怀远大,以不当二等角色、誓做“有声有色大国”为目标,践行“民族主义、议会民主、社会主义和世俗主义”的建国四原则,政局“乱中有稳,政权更迭不动摇政治框架和底基”。独立至今,“大国梦”步履缓慢而有条不紊,国家强大统一稳定发展,倡导并引领不结盟运动,1998年跨过核门槛,成为印度洋沿岸综合实力最强国,全情全力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它以“最大的民主国家”为荣,每5年进行一次大选,2014年议会选举时已有登记选民8.14亿多,他们用5周时间完成投票,最终把茶摊小贩出身的人民党领袖莫迪推向总理宝座。

2017年实现GDP2.6万亿美元,年增速在7%以上。在“绿色革命”促进下,粮食产量从独立时的0.15亿吨增至2015年2.64亿吨,其中大米年产过亿吨,大米、小麦、豆类、甘蔗、茶叶、烟草和黄麻产量居世界前列,农业吸纳47%的就业。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化工、钢铁、能源、机械、电子等已赶上轻工业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医药与纺织是工业的两大亮点,现已成为非专利药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纺织业吸纳3000多万劳动力。凭借英语优势和年培养30多万工程师,印度软件、商务外包等IT服务业持续兴旺,班加罗尔、海德拉巴和马德拉斯构成印度软件的“金三角”。当下该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17%、30%和53%。

如今,印度成为新兴国家的“优等生”,其经济以服务和消费驱动,目标是扩大基础设施支出和提高制造业产出。曾经的“人口炸弹”已成“红利”,人口年龄中位值是27岁,15-64岁工作年龄人口将继续增长,消费者大军很年轻。政府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近10年人口年均增长1.39%,妇女生育率为2.53,国民人均年龄为26.6岁。25岁以下人口占50%,25岁-35岁占15%,农村人口约占68%,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为74%。世行数据显示,印度贫困率21.9%,预期寿命68.3岁。

经济与社会的不足包括落后的基础设施、社会分化、官僚主义、种姓制度和难以置信的贫困。甘地就曾有“一处混乱之所,既是众神和信仰之国,也是嘈杂和贫困之邦”的精辟定位。

从人类文化学角度看,印度属“高语境”社会,国民富于情趣,喜欢热闹,轻易许诺但未必都能兑现。它倾向于以家庭为中心,人与人建立起长期的密切关系,在这种非常亲近的环境中,很多东西都不言而喻或表达简洁。高语境社会深信传统、历史并喜欢圈内人,有易于产生腐败的土壤。同时,殖民统治也给印度留下严重的官僚主义和保密文化,独立之后,政府依然没有透明度,回避责任,滋生腐败。在权力分配上,印度政治体系建立在各党派、各权力阶层不断妥协的基础上,这种妥协能够消除冲突,但对发展有阻碍作用。表现为中央政府经常与邦政府发生争执,后者又忽视城市,而偏重投票支持他们的农村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