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新闻评论中的调查与新闻采访中的调查有什么区别?

2023-08-31 10:44热度:1577

我也觉得你这个问题比较模糊。
评论中的调查应该是分为两种,一种是别人做的调查(比如记者做的新闻调查等),另一种是评论者自己做的调查。现在评论中绝大部分都是前一种,后一种也有,比如现在很多记者也写评论,他们根据自己的新闻调查去写评论。当然,还有的时候是,需要写一篇很重要的评论,为此需要进行相关方面的采访和调查,以增加评论的深度和厚度,以及说服力,这种评论极少见,人民日报的重头评论有这种情况。但不管哪一种调查,其作用都是作为评论的依据,是来作证论点的。
新闻采访中的调查,那就简单做了,就是记者为了探寻真相而进行的一种深度采访行为,作用就是为了尽可能的还原事实真相。

央视新闻调查董倩资料

董倩,1971年出生,满族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
  1995年11月至1996年12月 《焦点访谈》国际组编辑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 《东方之子》出镜记者
  2001年1月至2003年4月 《新闻调查》出镜记者
  2003年4月至今 《央视论坛》主持人、《董倩面对面》栏目主持
董倩,至今已经历了7年记者生涯的历练,按说应该是比较自信了。而她却深有感触地向我坦言:“真是越做越觉得如履薄冰、诚惶诚恐……”往常的经历被她称为是“实习生的经历”,是“谨慎的学习过程”。“按说每做一个节目我都应该增加自信,但问题是两方面的:一方面,的确是培养了自己的自信,知道在面对采访对象的时候应该调整到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比以前自信了;另一方面,我比以前更诚惶诚恐、谨小慎微,因为我知道要采访得好太难了!怎么能够深入事情的本质、核心,挖掘到真实情况,这其中的学问太深了!”
  不过谈起自己的记者生涯,董倩还是有很多体会。她坦言刚到中央电视台时压力非常大,也十分焦灼。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人教你,每天坐在办公室,看着别人忙忙碌碌,进进出出,只觉得自己无用,恨不得帮别人扛机器去。好不容易有机会去采访那些东方之子,但白岩松采访一个人只需20分钟,自己来来回回却需要两个小时,心里直对摄像人感到歉意。虽然6年多的磨炼已经使得今天的董倩镇定自若、成熟大气,但什么是成功,董倩却自有她的看法。能够游刃有余地驾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2623964驭一个题目,成为一个智者,这才是她的目标。
  从重点大学到新闻评论部,一路在“人尖”中打拼的董倩,虽然亲历了众多重大事件,越来越被观众和业界认可,但董倩却有着出乎我们意料的谦虚,“从所处的环境中,我始终能感受到什么是优秀的,所以我就越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我知道自己资质平平,所以我必须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才能维持跟那些优秀的人一样的水平。这不是谦虚,这点我对自己的评价很客观。”
   《新闻调查》是在进行“人对事”的采访。经过在《东方之子》3年的历练,董倩学会了挖掘一个人内心的东西。而《新闻调查》涉及的面要广,程度要深,挖掘的是事件、事件中的人和人所参与的事件。从《东方之子》到《新闻调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只有完成了《东方之子》的积淀,通过在《东方之子》的钻研、训练、提高,才能进入《新闻调查》这一更高的层次。没有《东方之子》的训练,就不可能有我在《新闻调查》今天相对自如一些的采访功力。”
  作为一名出镜记者,董倩把自己定位于资料的搜集者,“要做一桌丰盛的宴席,素材的搜集是必不可少的,你准备了什么样的料,决定着你将获得一席什么样的菜。所以我作为资料的搜集者,任务也是比较艰巨的。”为了能够搜集到更多的料,董倩不断地尝试不同领域的采访。她把现阶段定位为打基础的阶段,而《新闻调查》则提供给她一个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