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中国教育发展趋势如何?

2024-01-13 10:53热度:4039

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是20世纪后期世界教育民主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也是21世纪为了实现全民教育目标而产生的国际教育热点问题之一。
  跨文化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对于如何对待国内不同民族的文化,如何看待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跨文化教育思想具有启发意义。


  第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对于如何理解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跨文化教育思想极具重要意义。


  第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生活在与他们过去不同的区域文化之中。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区域文化的差异,跨文化教育思想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四,文化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播,各种文化的和谐共处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加强,因此,跨文化教育可以进一步促进我们思考学校教育如何关注不同文化、如何平等对待不同文化的问题,在课程和教学中消除我们习惯使用的、带有文化歧视和文化偏见的内容,以更有利于各种文化的相互了解、尊重和共处。


  因此,跨文化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


  跨文化教育作为教育发展趋势


  跨文化教育的实践历史悠久。从古至今,世界各国一直在进行着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文化交流和学习,例如国际旅游、访问、留学、研究、移居等,都具有跨文化教育实践的性质。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对跨文化教育的理论探讨始于20世纪60年代。战后,世界许多国家兴起了移民潮,具有不同文化的移民移居他国,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人们开始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变迁,研究各种文化变化的原因、过程与结果,探究为什么有的文化被同化而消失,为什么有的文化能够融合不同文化的精髓而很好地适应新的发展,等等。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有关跨文化教育的理论。


  作为一种教育思潮,跨文化教育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提倡和努力推行分不开的。从20世纪80年代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关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第43届国际教育大会,主题是“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并发布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的建议性文件。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发布了《国际理解教育:一个富有根基的理念》专题报告。该报告强调,通过跨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国际理解,并可以从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国际社会倡导的跨文化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促使各国儿童尊重自身文化背景,而且也倡导理解其他文化,增强彼此间的公正、团结与容忍,引导他们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的文化差异。跨文化教育鼓励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国际理解与沟通,减少冲突,促进世界和平,已被认为是创建多元化社会、尊重平等人权的有效工具之一。


  目前,跨文化教育思想已超越了以往的移民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多元文化教育、双语教育等概念,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成为一种教育发展趋势,成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