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在农业方面,古往今来,你认为谁的贡献能与袁隆平媲美?

2023-12-22 06:06热度:4102

平心而论,就新中国而言,要说谁对农业的贡献能与袁隆平媲美,估计是没有的,毕竟袁隆平解决了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水稻在中国是主食,其他农业的品种无法和主食相比较,但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在农业领域做出贡献的突出人士有哪些呢?

在农业方面,古往今来,你认为谁的贡献能与袁隆平媲美?

一直以来,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根本,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重中之重,近几十年来有一大批育种家为解决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在不断的努力,培育出一大批优良品种,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这10位育种家,被评选为功勋人物,在种业育、繁、推领域贡献突出、事迹感人、知名度高、具有首创精神的种业界杰出典型。

在农业方面,古往今来,你认为谁的贡献能与袁隆平媲美?

1、袁隆平,这不用多说了!

在农业方面,古往今来,你认为谁的贡献能与袁隆平媲美?

袁隆平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他是世界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农业方面,古往今来,你认为谁的贡献能与袁隆平媲美?

2、李振生

在农业方面,古往今来,你认为谁的贡献能与袁隆平媲美?

李振声主要是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育成了小偃4号、5号、6号等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并育成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他育成小麦和长穗偃麦草远缘杂交新品种“小偃6号”,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50多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

在农业方面,古往今来,你认为谁的贡献能与袁隆平媲美?

3、李登海

李登海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连续30年在海南搞加代育种,研究的玉米品种7次刷新中国夏玉米高产记录,2005年创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记录并保持至今。他开创了中国紧凑型玉米育种先河,有52个品种通过国家和有关省市审定,获得44项植物新品种权和10项专利,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4、郭三堆

郭三堆被称为中国“抗虫棉”之父。他主要从事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的重大成果。在国内第一个研制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比蔗糖甜度高5500倍的“植物高甜度融合甜蛋白基因”;率先设计并合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t单价、双价、融合抗虫基因,并将抗虫基因转入棉花,国内第一个成功研制出转单价抗虫基因棉花并用于生产,打破了美国对我国的垄断。

5、张海银

张海银目前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安徽张海银种业基金会理事长,张海银在丰乐种业工作了30年,在全国种子行业做到“四个率先”——率先走向市场,率先企业办科研,率先走出国门,率先改制上市。2001年张海银退休后与原省农科院院长李成荃创办了安徽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在2004年就有了自己培育的第一个品种——两系超级杂交稻新品种“新两优6号”,2006年经农业部确认成为第一批向全国推广的品种。在全国杂交水稻种子产业规模化中位居前列。

6、傅廷栋

傅廷栋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杂种,并育成自交不亲和系的保持系、恢复系,实现自交不亲和系“三系化”制种;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1991年被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授予国际油菜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奖。育成了系列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华油(杂)2号、3号、4号、7号和华协1号、新油16号、华皖油3号等,累计推广6000多万亩。

7、方智远

方智远主要从事甘蓝遗传育种研究,现任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在国内首先突破甘蓝自交不亲和系。1973年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后又相继育成不同类型的甘蓝新品种20余个,并在全国30余个省(市、区)广泛推广,累计推广约1亿亩。

8、谢华安

谢华安在水稻“恢复系亲本的选择技术”、“测交配组技术”、“抗瘟性筛选育种程序”和“杂交水稻中稻制种技术”等方面有重要研究成果,育成中国杂交水稻亲本遗传贡献最大的恢复系“明恢63”。主持育成中国稻作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到2010年累计推广9.46亿亩,增产粮食700多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00多亿元。

9、程相文

程相文现为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名誉院长,河南永优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主要从事玉米育种工作,先后引进和选育了39个玉米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亿亩。培育出的“浚单20”玉米新品种2004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玉米主导品种推广种植,成为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面积第一、全国种植面积第二的大品种。 他选育出浚单5号、浚单18等39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12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70多亿元。他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把当初一名技术员、半间房的浚县农科所,发展到现在资产上千万,拥有近百人科研团队的市级农业科学院。

10、程顺和

程顺和现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扬州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小麦育种研究,参与育成扬麦3、4号,主持育成扬麦5号、扬麦158、扬麦9、10、11、12、13、14、15、16号等二十多个小麦品种。扬麦5号的育成,使小麦单产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扬麦158的育成,初步解决了世界小麦育种中广适高产与抗赤霉病白粉病相结合的难题。扬麦5号和扬麦158是我国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育成品种累计种植6亿亩以上。

这10位育种家,在不同的领域,都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实现民族种业强国梦增添正能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新贡献。

那么你认为古往今来还有哪些重要人物为人类农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