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现在国家有什么宏观政策?

2023-06-19 05:27热度:8479

  国家宏观政策对纺织业利润影响数字分析  2007/6/13/10:55 来源:中国纺织报  去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30%,纺织服装出口增长25%。而到今年3月份,纺织服装的出口增长14%,4月份只有15%。我国纺织的出口依存度非常高,出口多少直接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  究其原因,第一个因素是国际经济增长率放缓。今年一季度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仅为2.3%。第二个因素是国内宏观政策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有较大影响。从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有两大问题:首先是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其次是外贸顺差过大。针对这些问题,我国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手段。  第一是人民币汇率的提高。汇率提高对我国的进口是有利的,但对出口不利。从2005年10月汇率改制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经提高了8.1%。去年我国纺织行业的出口是1422亿美元,今年预计达到1700亿美元。如果按照1700亿美元来算的话,利率每上升1%,利润就会减少72亿人民币。今年人民币汇率增长幅度如果达到3%,损失就是200多亿元。2006年是纺织服装业利润最好的一年,也不过是822亿元,可见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二是国家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提高了银行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根据我们的测算,整个纺织行业的贷款总金额为1.1万多亿元,贷款利率只要提高1%,就要损失100亿元。  第三是出口退税率下调,除了针织服装和机织服装外的纺织品,都要下调2%的出口退税率。纺织品的出口占我们整个出口的37%,大约为68亿元。国家还要对部分商品征收出口税和进一步降低出口退税,这对企业未来的出口影响会比较大。  另外,今年棉花滑准税的基准税率由过去的5%上调到6%。这对进口低等级棉有利,但对整个棉花进口不利,使棉纺行业损失了60亿元。仅以上提到的损失就占去年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的一半以上。  在这种宏观政策影响下,纺织服装业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我认为一是加快技术进步。很多企业在追求优秀品质的同时,也要求高效、高产。二是纺织行业的节能、降耗。纺机行业正在针对这些情况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推出新型的节能电机、新型节能控制系统及其元件。这对于棉纺行业而言是一个必然趋势。大家都是优质的、都是高产的,谁的能耗低,谁的成本就低。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2008年将是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一年。首先从全球看,美、日、欧今年的经济发展,可能是一个向下的走势。这对于纺织行业将会带来压力,今年纺织行业将面临更多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和贸易摩擦的可能。加上中欧、中美协议结束以后,带来的美、日、欧市场环境的改变。  第二就是今年所面对的国内贸易环境。各项成本实际上是显著上升了。对纺织行业来讲,不希望人民币汇率有大幅度的升值。但是,恐怕今年升值是个趋势。为什么呢?因为今年的国际收支平衡压力依然很大。去年全国的贸易顺差是2622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再包括要素成本的价格上升,对纺织行业的压力将相当大。  第三个就是外贸政策。外贸政策的调整会对纺织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2008年纺织行业调整的压力明显增大。根据调研,承担贸易政策调整的压力和代价,主要是中小企业。因此,对纺织服装行业来讲,抓住创新这个核心,练好内功,成为非常重要的事情。  美国大选对于中国的经济意味着什么呢?一个美国经济大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反思美国现在要不要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正在竞选总统的希拉里是非常拥护这个经济学家的说法的。那么言外之意,我们要当心,如果希拉里上台,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会否抬头?新总统有新的政策,在贸易自由化的态度上,美国一贯是双重标准,他强的他就强调自由化,他弱的他就强调保护主义。  中美贸易顺差确确实实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压力,包括在人民币汇率升值方面,包括在市场开放方面。但中美贸易摩擦,不仅仅表现在纺织服装产品上,根据美国海关统计,中国对美的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顺差,大于世界对美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顺差的平均水平。所以,从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看,我们更像美国、日本、欧洲,而不像俄罗斯、巴西、印度。趋近的贸易结构,将引来更多的贸易冲突。由于贸易顺差的问题和贸易双边的利益问题,美国确实有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趋势。因此,对于中美协定到期,我们最好不要掉以轻心,这方面确实要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周长益:节能减排进入关键一年  两年来,在国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措施换来了积极的成效,工作力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包括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实施重大的节能减排工程等,但节能减排工作依然“理直气不壮”。2007年减排的目标基本实现,但节能的目标没能实现。  2008年是我国提出5年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第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是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必须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取得的效果要好于2007年。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力度加大。要把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分到各个省市甚至是各个企业,并且国务院和国资委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考核办法。二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还会加大。三是对新上项目的能耗、土地、水耗、环保这些方面的审核力度会更大,门槛会更高。四是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五是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投资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六是政策出台的力度加大,包括建立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机制,以及大力推广绿色照明工程等。另外,资源型产品的价格改革,进出口的政策等都会推进节能减排的力度。  纺织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有四个要点需注意:一是要结合各行业自身特点,依照节能减排的考核标准,认真做好清洁生产的审核、审计,找出自身的差距,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二是要高度重视高能耗问题。纺织行业是高能耗产业,耗电、耗汽、耗水都比较严重。企业应通过系统的节能改造,采用新型低能耗机械等手段解决自身的节能工作。另外,纺织工业废水的排放不单是要达标,更应在经过废水处理后,重新投入到生产中循环利用,这才是循环经济的概念。三是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自主品牌,增加附加值,实现产值能耗降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四是要动员纺织行业全体职工都来参与节能减排的全民行动。通过做好日常生活中的节能、节水、节电等工作,共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即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正因为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国家在发行国债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对节能减排的投入还在不断增加。仅2007年一年国家财政就拿出70亿作为节能奖励资金,每节约一吨标准煤,国家奖励200元到250元。在今年,污染治理工程也将有财政资金的补助,纺织行业应当抓住这次机会,积极贯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贷款要收紧  现在的宏观调控政策叫做“一紧一稳”,即“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从经济理论上讲“从紧的货币政策”,原来就不是一个经济学语言,是一个文件语言。所谓的“紧”与“松”,关键是和上一年相比,货币多投放了还是货币少投放了,相对上一年多了就是松了,相对上一年少了就是紧了。这不存在是与非的问题,而是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今年提出的“从紧”,是中央的经济工作会议根据2007年以来的宏观经济走势而作出的决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当前的国际粮价、油价在涨,而且这个趋势是明确的;  (2)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在上涨,特别是去年12月份,到了10.6%,虽然现在环比下来了,但是同比是上涨的;  (3)200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这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环境资源矛盾很难解决;  就目前来看,这种态势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中央提出了2008年实行从紧的政策。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就是贷款要收紧。  如何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确实要讲究艺术、讲究适度。政策工具无非是数量手段(存款准备金率等)和价格手段(利率)。何时选择哪一个工具,首先是基于近年央行对冲操作的累积基础。比如,选择何时加息,除了考虑存款准备金等数量手段的采用频率、力度和时滞因素外,既要考虑鼓励发展直接融资、减少银行风险、防止热钱加快流入的因素,又要考虑人们对CPI的预期、投资增长速度等因素,即利率又不能升得太快或太慢。  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副部长谢良敏:《劳动合同法》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  新《劳动合同法》已于今年正式生效。该法是针对现行的劳动法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制定出来的,《劳动合同法》有几个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书面劳动合同的问题。新法在书面劳动合同规定得非常明确,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之内要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否则从第二个月开始就要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二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问题。新法实施后,符合条件者,用人单位就必须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三是试用期的工资问题。新法明确规定了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四是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较大,纺织行业也是其中之一。纺织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确认是否已和劳动者订立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文本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如有冲突,必须按照法律规定修改。二是要考虑用工形式。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用工形式来决定如何订立合同。总之,新劳动合同法不仅维护了职工的利益,从另一方面来说,在目前用工难、用工荒的环境下,也有助于企业留住工人,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质仙:利用资本市场加速企业发展  对于纺织上市公司07、08年的走势和看法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股指的快速上涨,导致了资本市场融资的快速增长。2007年,证券市场通过IPO(首发上市),实现了接近4600亿的直接融资,这个数字创了全球之最。遗憾的是,纺织行业的融资额,实际上是大幅下降。这表明,纺织行业对于融资的意识比较淡薄。也可以说,资本市场对于传统产业的优化配置下降了。2007年纺织行业有4家公司上市,一共融资约9亿元。2008年,在证券市场相对波动比较大的背景下,可能纺织行业的IPO还要下降。但也有纺织企业充分利用了证券市场,比如说孚日股份,上市仅一年的时间就两次融资,第一次IPO融资了5亿,第二次融资了12.6亿。而大多数的纺织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都没有很好的利用上市的平台,加速自己的发展。  第二,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资收益大幅度增长。像雅戈尔、华茂股份,这两个公司是比较有远见的。前几年大量投资了金融类的股权,包括证券公司、银行。所以07年全流通的背景下,股市大幅度上涨,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收益。此外,很多的上市公司包括非上市公司,看到了资本市场的诱惑,一部分企业就通过认购新股参与,这还是有风险的。在直接投资方面,在2008年企业要慎重的选择。  第三,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收购兼并的步伐在加快,这是比较有利的。很多企业通过整体上市,把大股东注册到上市公司当中来。因为在股价高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通过资产的注入,会提升它本身的金融资产水平,也会带来自身利益的扩大。最近,红豆公司等纺织企业都做了资产的注入。另外,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利用自身的优势做一些收购兼并。像雅戈尔斥资1.2亿美元,在海外收购了两家公司。在新的一年里,行业的优胜劣汰步伐在加快,好的会越来越好。(

一、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 2009年财政政策将由“稳健”转为“积极”,重点要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从紧缩向适度宽松转变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最重要的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经济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和较大滑坡风险情况下,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涵而言,实际上是适度放松银根,降低融资成本,为企业提供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以此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投资政策: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重 目前中央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各地方政府计划投资额合计也超过了18万亿元,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将是明年政策的主基调,同时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投资政策趋向将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 四、消费政策:增收、减负双管齐下 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内需庞大的发展中大国而言,经济增长更应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则应当成为内需扩张的重点,因为投资需求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居民消费来支撑和拉动的。扩大消费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居民“有钱消费”,另一方面应当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拓展新的消费热点,使居民“有处消费”。 五、外贸政策:促进出口平稳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和外部需求下降,对我国外贸进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我国出口增长逐步放缓,未来外部需求仍存在不确定性,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仍很严峻。从稳定经济增长的角度说,尽管面对外需不足的局面,我国还要采取措施稳定出口增长,避免下滑势头过快。 六、价格政策:逐步扩大由市场定价的商品和服务范围 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已经形成了市场定价,政府主要是进行有效的价格监管,防止价格欺诈和市场失灵;对于部分关系国计民生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商品,目前仍然实行政府定价制度,如部分资源性产品、公共品、垄断企业产品等。此外,在特殊时期,政府为维持社会经济稳定,可能会实行暂时性的价格管制。未来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价格管理体制,具体方向如下: 七、农村政策:促农民增收以激活农村内需 我国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格局”拉大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农民的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只有激活7亿农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内需才能真正地、持久地得以扩大。因此,要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及时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八、就业政策:以创业促进就业 第三季度以来,企业用工需求出现明显下滑,农民工返乡正逐渐增加;预计2009年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就业矛盾如果进一步恶化,不仅对经济发展不利,而且将对社会稳定产生深刻影响。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不仅能解决劳动者的自身就业,还能通过带动就业产生倍增效应。 九、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尽管近两年来,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是相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抗风险能力较弱,应对经济社会矛盾回旋余地较小,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可能会更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政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制定实施宏观调控和区域政策时,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 十、经济改革政策:清理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和制度障碍 我国经济改革将围绕“扩大内需”这个重点,以“增收、减负、调结构”为主线,清理投资、消费、外贸、民生等领域不利于内需扩大的政策障碍,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从制度上保障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在这十大政策中,刺激作用最大见效最快的是投资政策与农村政策,纯粹的经济政策对未来长期有效的是财政、货币政策,而最需要加大力度最为缓慢的是经济改革政策和消费政策。其实当前最应该加大力度的是最后这两项相对滞后的政策:消费政策、市场化改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