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经济总量是什么

2024-05-20 01:01热度:642

经济总量

百科名片

经济总量包括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两方面.社会总需求—社会总的购买力(买方);社会总供给—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供应量(卖方),如果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则会引起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都不利。

目录

总供给
总需求
平衡
需求膨胀与需求不足
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总供求平衡关系的宏观调控
展开
编辑本段
总供给

含义及构成
总供给,在价值形态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总和;在物质形态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的构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1)按照供给物形态,总供给可以划分为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
(2)按照最终用途,总供给可以划分为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
(3)按照来源,总供给可以划分为国内供给和国际供给。
潜在的总供给和实现的总供给
潜在的总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既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国民经济产品生产能力和服务提供能力充分发挥时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价值总量或者物质总量)
实现的总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上,通过市场交换得到实现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物质总量) 。
形成
供给是由生产形成的,所以总供给也就是总产出。国内总供给的统计核算指标是以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
编辑本段
总需求

含义及构成
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全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或总支付能力。
总需求的构成与总供给的构成相类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划分。
(1)按照需求物形态,总需求可以划分为产品需求和服务需求。
(2)按照最终用途,总需求可以划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3)按照来源,总需来可以划分为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
潜在的总需求和实现的总需求
潜在的总需求是指全社会具有货币支付能力,能够支持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欲望,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可能的最大需求量。
实现的总需求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上,通过市场交换所获得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总和,也就是实际支付了的或者购买了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量,是一个实现了的购买力总和。
形成
社会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以及国际市场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形成总需求。
编辑本段
平衡

经济总量平衡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与协调,两者相互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对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必要的管理,保持两者基本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
总供给和总需求间的相互关系:
在现实中,宏观经济并不总是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的状态下运行,原因是多方面的:
供给和需求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价格制约着供给和需求的相互转化调整需要较长的时间。
多种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因素都会影响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和结构 。
编辑本段
需求膨胀与需求不足

需求膨胀
需求膨胀是指总需求即全社会货币支付能力,远远大于社会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价值总量,而导致总供求的严重失衡。需求膨胀的具体表现是价格的持续、普遍上涨和产品与服务的严重短缺。
需求不足
需求不足是指总需求即全社会货币支付能力,远远小于社会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价值总量,而导致总供求的严重失衡。需求不足的具体表现是价格水平持续、普遍出现下降;同时产品过剩,生产能力闲置,企业生产萎缩。
编辑本段
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实现总供求基本平衡的目的和意义
1.总供求基本平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前提
2.总供求基本平衡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条件
3.保持总供求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稳定,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础
编辑本段
总供求平衡关系的宏观调控

1.调节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关系
2.调节内需与进出口
3.以需求调节为主的短期供求平衡和以供给调节为主的中长期供求平衡实现总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可以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进行调节。根据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关系,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同特点,短期应以需求调节为主,中长期应以供给调节为主。这是因为:
(1)市场需求具有短期易变的特点。
(2)供给能力和结构在短期内基本上是既定的。
(3)从中长期看,决定总供求规模和结构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