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分别是什么

2024-05-30 00:40热度:6994

问题: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解决:1.职住共存。2.错开上下班。3.动态停车管理.4.城市路牌标识的效率观。5.轨道交通。

环境监测如何走出困境

延安市环境监测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保护环境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在过去的几年里,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延安市在规划城市建设,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始终致力于环境卫生整治与保护监管工作,环境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环境监测技术、质量等有了明显的提高,但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凸显出延安市环境监测工作的不足。
  一、环境监测面临的困境
  (一)环境监测技术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过去几年里,延安市适应发展需要,构建了市、县、乡镇三级立体化环境监测体系,对于水、大气、土壤以及矿产资源等实现了较为完善的监管与测量。随着延安市周边重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居民日常生活污染日益严重,其环境监测技术还停留在简单的物理监测、生物监测层面,生态监测、遥感监测以及卫星监测等现代化的检测技术还未实现。另外,延安市各县区环境监测站较少,环境监测模式还处于间接性、间断性发展阶段,远远落后于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并且监测任务简单繁重,监测目的只注重数据的归档,而没有完整的技术分析,这种环境监测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延安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的需要。
  (二)环境监测质量较低。随着环境监测能力的不断提高,监测技术正在快速更新。但与迅速变化的环境问题相比,当前延安市环境监测部门对于环境质量数据精度的监测力度不够(主要是技术方面的缺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表现在:一是延安市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落后。环境监测部门在前期通过相关的实地监测并认可评审后,对于后续的实际监测工作管理较为松懈。同时,由于延安市山地较多,环境监测任务较重,为了快速完成监测任务,实际监测中无法切实有效地管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二是延安市环境监测机构过分依赖于现代化工具,对于实际的环境问题不能设身处地的考察,因此,对环境监测工作不够重视,环境监测质量也大打折扣,起不到明显的监测作用。
  (三)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素质与数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是环境监测的主力军,也是直接解决环境问题与监测问题的首要力量。目前,延安市环境监测工作者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专业的环境监测工作者十分欠缺,特别是具备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业务的工作人员少之又少。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对于环境工作者要求较低,认为环境监测只是监测数据、登记数据、上报数据等简单的业务,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工作团队才能使环境监测工作井然有序,才能使环境监管与环境数据测量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快速深化不适应。环境监测工作中检测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各不一样。而在实际中,质量管理人员不仅要充分了解当前环境监测的最新技术、方法、设备及各种环境因子的达标标准,并且要熟悉质量管理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这就要求监测质量管理者个人的科学素质和工作能力较高。并且现有的环境监测机构都是延安市政府的下属单位,人员编制有限,而监测机构没有人事主动权。同时,监测部门在用人方面没有竞争激励机制,人才进入较难,淘汰也较难,市场化因素缺失,因此这种用人机制根本留不住人才。
  (四)环境监测基础保障欠缺。环境监测需要技术设备、资金以及人员等的投入才能发挥最大效用,这一基础保障是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的必备条件。延安市对于环境卫生整治的倾斜十分明显,对于延安市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但一味在环境卫生上面下功夫根本起不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对于环境监测的基础性保障十分欠缺,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投入不能满足当前环境变化速度,表现为环境监测设备投入、技术投入、数据分析投入以及环境质量评价产生的成本投入不足。这样就使得环境监测质量大大下降,环境监测数据出现间歇性,环境质量分析远远落后于环境变化形势,从而出现环境监测滞后、环境质量整体下滑等现象。二是体现在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基本保障方面,主要是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者生活保障、技术劳务保障以及精神文化保障等低于延安市整体社会保障水平,严重制约了环境监测工作者进行环境质量监测与监管的积极性,阻碍其对于环境监测工作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导致环境监测工作懈怠、环境监测发展缓慢以及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等现象的发生。
  二、解决延安市环境监测困境的有效对策
  从以上分析得知,当前延安市环境监测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的能力不够、监测数据的管理不善和监测工作人员队伍体系建设有待提高等。随着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艰巨,环境保护目标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政府以及环境监测工作者加强环境监测,真正做到环境保护与环境监管兼并。
  (一)积极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建设作为整体环境监测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是保障整体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延安市环境监测机构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从根本上加强基层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能力。延安市政府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管理理念,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加大对环境监测与管理的资金投入,实现环境监测由物理监测、生物监测向生态监测、遥感监测以及卫星监测等现代监测方向发展,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无误、环境质量分析正确以及环境监测管理评价合理。
  (二)增加环境监测基础性投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首先,延安市政府应该扩大各县区环境监测基础性设施建设,加大对贫困县区的环境监测投入,真正做到全面、实时、准确地监测环境数据,正确地分析环境变化趋势。环境监测管理部门要树立质量至上的现代价值观念,在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监测工具的同时,注重现代化环境监测管理理念,将环境保护、监管、监测以及结果认可落到实处;其次,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者的保障性投入,特别是业务技术培训投入、基本生活保障投入、精神文化产品投入等,调动环境监测工作者参与环境保护、监测、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环境监测工作的创造性,保障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三)完善环境监测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延安市政府以及下属环境监测监管部门应着力解决环境监测技术人员短缺、环境监测工作者业务素质不高以及人才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应积极引进具有熟练技术、工作踏实认真、知识结构与情感价值协调发展的先进人才,同时补充一定的环境监管工作人员,完善人员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和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促进延安市环境监测队伍建设的制度化和专业化。具体来说,应做到:第一,严格控制环境监测人员质量的同时,扩大环境监测人员的队伍。为促进环境监测部门长效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分批有序引进人才。通过引进人才,既能扩充环境监测人员的队伍,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者的能力,又能降低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年龄层次,使监测队伍成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第二,要设立人才培训的机制。人才培养可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相结合,在培养人才上,要突出博而专的知识结构和综合应用能力。在着力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的同时,注重人才情感价值的考察,促使环境监测工作者德才兼备。
  (四)加强与第三方环境保护群体的交流与合作。第三方环境保护是近年来新兴的环境保护群体,具体指污染处理私营企业、污染治理专业科研团队、环境保护个人以及群体等。环境治理与保护不仅仅是政府与环境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致力于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要针对当前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与第三方环境保护群体的交流与合作,探索适合延安市环境监测工作的新技术与新理念,保障环境监测与监管工作有质量、有速度,促进延安市环境监测各项工作合理有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汪文鹏,汪茜.中国环境监测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2013.
  [2]王悦.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浅析[J].民营科技,2014.
  [3]严伟君.浅论我国环境监测的科学发展现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
  [4]马晓晓,方土,王中伟,张春娣.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环境科技,2010.
  [5]李平娟.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1.3.
  [6]郑晓红.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