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非洲猪瘟”,全国沦陷,约七成的散户会说:“再见了,我的农场”,产业链是否依然?

2023-06-02 02:30热度:987

“非洲猪瘟”,全国沦陷,约七成的散养户会说“再见了,我的农场”。产业链是否依然?

自去年发生“非洲猪瘟”以来,我国部分地区的生猪产业链受到了很大影响,致使一些散养户“血本无归”,到现在心有余悸,谈“非洲猪瘟”色变,用“再见”告别养猪农场。其实,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地区大都以点状分布,并没有大规模扩散,而点状分布又以大型养猪企业为主。猪瘟疫情最易感染的群体排列顺序是:怀孕母猪>胎龄大的母猪﹥肥育猪>保育猪(仔猪)。因此,母猪是最易感染疫情的群体,养殖母猪风险是最大的。所以,对于大规模养殖场,感染疫情的风险较大,对于散养户来说,抓住机遇,在4~6个月饲养周期之内全进全出,风险完全可以控制,生猪养殖产业链依然继续。与以前不同的是,在非洲猪瘟疫情发生过后,不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而且是产业安全问题,更是风险防范问题。对于像非洲猪瘟这样的大风险,重点是对养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资源要进行优化升级和重新组合。

从目前我国养猪情况来看,一是养殖密度大,防控条件差;二是应对“非洲猪瘟”还没有特效的疫苗,防控难度较大。因此,大型养殖场的疫情防控风险大于小型养殖场,因此,将大规模养殖进行分散养殖是近一两年生猪产业的有效途径。由于散养周期短,完全可以做到封闭式养殖,再加上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疫情的发病概率是很小的。再说,各散养户大都有十几年的养殖经验,对于养殖技术和疫情防控都具备有效的措施,完全可以在整个产业链中起到主要作用,带动生猪产业的大发展。

在这个产业链上,必须打造“大型养殖企业进行高风险的仔猪生产,散养户进行低风险肥育猪生产”的新型产业结构。在组织生产上公司着重如何实施新的产业规范,包括饲料加工、养殖、运营、屠宰、检验等环节上的安全标准和措施,形成新的生态养殖模式。在产业链上,把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成品三个环节在区域内整合到一个公司体系中运营,彻底降低各环节上的风险,以实现该区域内无疫情的总目标。

从过去到现在,散养户仍然是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主体,只须要将他们纳入产业政府扶持体系中,对其经营水平通过产业链提档升级,在养殖风险防范体系中与大公司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之成为“非洲猪瘟”过后养猪产业的新模式。

仅个人观点,机遇大于风险,希望各位散养户斟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