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广州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9%,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压力未减, 你怎么看?

2022-12-23 16:16热度:814

经济数据对股市影响较大,那么在已经到来的10月份以及四季度,尤其是不确定性增加的前提下,我们需不需要适当的进行防守呢?

我认为必要的防御还是要有的。

一方面,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特别是持续经贸协商的大环境下,全球投资和贸易额均有明显减少,市场信心明显不足,经济增速预期不断创出新低。近期,经合组织发布经济展望报告,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另一方面,从前三季度情况看,四季度经济不会出现较强的复苏,而也不会有太多的超预期,比较理想的或是结构性的企稳。随着9月份经济数据的不断出炉以及三季报的逐渐披露,多数机构预测第4季度经济在下探中或形成阶段性低点,但业绩情况仍要分行业看待。所以,反应在行情上,一定是结构性行情,而不是普涨行情。

经历了前三个季度的“撒欢”,市场的行情或将逐步回归正常,尤其是此前价值炒作以及题材炒作的,统统回归基本面。核心资产仍将是内外资关注的主要对象,也是投资者需要坚守的。而其他,还是谨慎而为之。具体说下怎么看经济数据,为什么说要防御。

第一目前国内物价确实处于表面通胀、实际通缩的状态。

昨晚公布的CPI和PPI数据显示,猪价上涨推动CPI破“3”,但是PPI却持续下行,表明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低迷。

如果拿掉猪肉以及猪肉影响下的肉类以及食品项,整体物价水平确实在下跌,所以确实是表面通胀、实际通缩。

第二,尽管实质通缩,但是老百姓切身感受的物价上涨压力真的不是决策层要考虑的吗?研报社认为猪价上涨因素不能刻意回避!

一方面猪价上涨已经带动牛肉、羊肉、鸡蛋等其他食品项价格上行,另一方面,根据当前趋势来看,猪价短期可能还将继续上涨并推动CPI上行。

民以食为天,猪肉以及食品价格,才是老百姓最真切体会的经济,如果作为政策决策者,这个时候若拿掉猪,是不是掩耳盗铃了?就好比一个考生,高考语数外三门,语文考了0分,数学外语都是满分,结果这个考生说“如果不考语文,我就是全省状元”,这样清华北大真的要你么?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现在不是说货币政策能推动猪价上涨多少,而是当前并没有证据表明猪价上涨的趋势发生逆转了,照着当前趋势往后发展,后几个月对居民消费、民生问题的边际影响会越来越大,所以,政策这个时候应该继续大力遏制猪价上涨,并且要尽量避免一切会再次促使猪价上涨的因素(事实上,当前政策也是一直在这么实行的)。

第三,PPI是经济同步指标,不包含预期,并且不是决定货币政策宽松与否的唯一指标,政策的制定者从多个维度进行考量。

首先,PPI持续下行说明当前制造业景气度持续低迷,反应的是当前,而不是未来。与PPI持续下行形成对比的是,最新社融数据已现企稳迹象甚至略超预期,而社融数据才是经济的先行指标,这可能预示着随后几个月制造业景气度将迎来回暖,同时部分工业品去库存已经见底,所以工业品价格大概率已经处于磨底的过程中。

其次,货币政策宽松与否不能仅看PPI,还有CPI、社融、GDP等重要经济数据。PPI仅是其中一个参考维度,还不如社融等数据有预判性,所以仅用PPI数据来看货币政策,有点片面。

退一步讲,不考虑社融这个先行指标,仅考虑经济同步指标的话,还有另外一个指标比PPI更重要。10月18日,会披露三季度GDP数据,这也是经济同步指标(不包含预期),跟PPI相比,GDP才是最核心的经济同步指标,在GDP出来之前,就枉谈当前经济差到不得不动用宽松政策,是不是有点急了些?

这边也顺便跟大伙普及一下,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的几个大的考量维度:第一,国内经济,若经济过弱,货币政策需要宽松(降准降息);若经济过热,货币政策需要收紧,这是本质因素,能起决定性的影响。第二,中美交锋,在当前特殊时期,也一度影响国内货币政策。从去年开始,已经有数次降准来对冲关税的影响。第三,全球货币政策环境,尤其是由于中美利差的存在,美联储货币政策会对国内货币政策产生一定影响。

总结来说:

1,货币政策一定是谨慎的,决策层会多维度来权衡,尤其是在当前,究竟是稳经济还是稳民生重要,这恐怕不会草率做出选择,要全方位权衡利弊。

2,综合考量现有的经济数据,认为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并没有增加,大概率将维持目前的宽松状态。后续要进一步观察三季度GDP数据、10月份季度社融数据,以及毛衣进展情况,如果后续出现GDP下行大超预期、CPI见顶回落、PPI继续大幅下行、社融数据也再次回落等信号,那么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才会再次打开,也就是进一步降准甚至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