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全球已近30个央行降息,许多还“负利率”,这样的货币放水会否加剧地区贫富分化?

2022-11-13 13:43热度:6427

全球央行相继降息,进入货币宽松周期,负利率时代已来临,各国央行试图通过加流动性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也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对经济的实际拉动效果有待观察,不过在全球贫富分化本已严重的背景下,恐怕还会进一步加剧分化。

一、全球已进入“负利率”时代今年以来,全球各国央行相继进入降息通道。

5月7日,马来西亚央行宣布将隔夜政策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3%。5月8日,新西兰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1.5%,为新西兰历史上的最低水平。5月9日,菲律宾央行下调关键利率25个基点至4.5%,此为2016年以来首次降息。

6月4日,澳大利亚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基准利率下调至1.25%,并创历史新低,为澳大利亚央行近三年来首次降息。6月6日,印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公布利率决议,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基点至5.75%,并将货币政策立场由“中性”改为“宽松”,维持存款储备金率4%不变。这是印度央行年内第三次降息。

7月18日,韩国、印尼、乌克兰、南非在同一天宣布降息。韩国宣献布降息25个基点至1.5%;印尼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5.75%;乌克兰央行宣布主要利率下调至17%;南非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6.5%。7月31日,美联储降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降至2.25%,这也是美国十年来首次降息。

8月7日,又有三个国家加入全球降息大军,印度、新西兰、泰国,其中印度已经是年内第四次降息。

9月12日晚,欧洲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5%,为欧洲央行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降息。欧洲央行还宣布自11月1日起重启资产购买计划,每月购买额为200亿欧元,这意味着欧洲央行重启QE。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的降息潮,可谓一波接着一波,不光是新兴经济体大幅降息,发达国家也在降息,已有14个国家进入零利率或负利率时代。

二、各国央行为何相继降息那么为什么今年以来,那么多国家相继降息,进行货币宽松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全球的经济下行风险加剧

今年以来,全球各国经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行。一方面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受到朱格拉周期规律性影响,经济扩张周期结束,整体经济出现收缩,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均显疲态,而新兴国家的高增速亦出现大幅回落。

对经济的担忧也已经从经济增长放缓恶化到了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7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再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将2019年和2020年世界经济增速下调至3.2%和3.5%。

第二,收益率倒挂,欧美前景堪忧

今年以来,美债收益率多次出现倒挂,3月基和10年期收益率在3月份出现倒挂,2年期和10年期收益率在7月份出现倒挂,3月期和30年期收益率在8月份出现倒挂,从过去经验看,美债收益率出现倒挂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征兆。同时欧元区也不太好过,英国国债出现倒挂,德国10年期国债负收益率加剧,意大利债务问题激化等等因素,都使得欧美经济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同时美国制造业PMI降至50的荣枯线下方,也是实体经济不振的强力信号,并且,美国及欧洲经济的恶化有向居民部门蔓延趋势,这会进一步提升动摇经济基础的风险。使得欧美国家不得不进行“预防式降息”以延缓危机或尽可能的降低危机风险,美联储因为前几年的缩表,将利率提升到了一个相对不低的水平,打出了降息空间,而欧洲央行本身已是零利率,利率操作空间小,只有进行QE。

第三,降利大潮下的竞争式宽松

一方面,欧美是全球主要消费市场,承载着巨大的商品贸易需求,在欧美经济放缓的情况下,相继开启降息或量化宽松,必然会使其货币贬值,对其输入商品的国家和地区出口会大受打击,严重的会直接造成经济危机,只能被动跟随降息,在稳定币值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得相对贬值优势,保证外贸的稳定。

另一方面,其他国家都在降息,本国如果保持高利率,就会使得国际热钱找到套利空间,在低利率国家获得融资,然后涌入高利利国家进行套利,资金并未进入实体经济中,而是在虚拟资本市场中空转,造成恶性通胀,累积巨大的潜在风险,比如土耳其即是如此。

两方面原因,使得不少国家相继开启了竞争性宽松之路。

三、货币刺激效果存疑虽然各国央行均采取了货币宽松的政策,但实际效果怎样依然有待观察。

第一,流动性陷阱,当市场中的流动性宽松到一定程度之后,继续释放流动性带来的正面效应就会递减,落入流动性陷阱中,不但不能真正有效的拉动经济,还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政策空间有限,不少国家目前已经是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就是说如果把钱存在这些银行还要给你倒收钱,目的就是将资金引入到实体经济中。但是在本身已经是负利率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依然不济,可利用的政策调整空间已经很小了。

第三,货币宽松不是万能,现在各国的宽松政策,其实属于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策,增速放缓了就放水。但深入思考的话,会发现造成经济衰退的原因是贸易保护和扩张动力不足,如果这两个条件没有改善,仅靠货币宽松收效甚微。

四、降息恐将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各国无奈降息,效果存疑,但是有一点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即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放水,会加剧贫富分化,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所谓“富人在加息、穷人在通胀”即是如此。

第一,资产价格决定,富人和穷人一般是由资产决定的,富人依赖于资产和投资实现增值,而穷人则主要是依靠工资。在货币持续放水之下,货币的价值必然会被大幅稀释,富人的资产得到增值,而穷人获得的收入购买力则大幅下降。

第二,负债经营占优,在货币宽松之下,企业家、有产者整体会受益,在低息、无息甚至负利率之下,经营成本降低,可以获得扩张的机会,而通胀则可以提升经营的利润空间,虽然通胀会进行产业链传导,经营生产成本也会上升,但最终成的成本都会转嫁至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对穷人财富的一种掠夺。

第三,流动去向影响,如果进行货币宽松,释放出来的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那么对整个宏观经济都会带来正向的推动,包括出现温和的通胀,所有人都受益,实体行业好转,就业稳定,居民收入上升,步入新增长。但是如果释放的流动性进入股市、楼市等行业进行空转,实体调零,那么穷人收入愈低,炒房投机的愈转,分化加剧。

因此,降息虽然是一副刺激经济的药方,但如果用药不当,只会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产生更大的矛盾,让经济形式更加复杂,这对全球各国急于通过放水来拉动经济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

对于普通人而言,在弱需求和宽货币之下,全球的资产回报率,长期来看是下降的,所以债券收益率也是一个长期下行的周期。负利率之下,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以考虑配置黄金资产,虽然黄金是无息资产,但在以前,黄金利率为0,债券利率为正,而在债券进入负收益后,黄金收益率依然为0的背景下,实际上黄金的价值是上升的。

五、地区贫富差距也将拉开除了各经济体货币放水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化,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差距也将拉高。

第一,利率调整过度风险,各国央行相继降息,有开启竞争性降息,部分国家一年内超过四次降息,比如印度。有些国家一次降息达到325点,比如土耳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国家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率,导致利率政策调整过陡,可能会带来资本的过度流动,造成金融危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国家可能会一蹶不振。

第二,贸易结构调整风险,对于出口导向型的小国家或地区,依赖于出卖廉价的劳动力赚取美元外汇,一方面,其他实力较强的国家通过降息的方式提升出口竞争力,对依赖出口小国或地区,出口贸易会造成致命的打击,同时美国的持续降息,又会使得外汇保值管理难度加大,当失去出口支柱后,较容易发生经济危机。

第三,资本流动危机风险,美联储假如开始大幅降息,甚至如白宫所宣称的降至零利率并重启QE,将会造成巨大的流动性泛滥,但美国会将这种流动性输出,造成部分地区资产价格泡沫,而这些地区为抑制泡沫就被迫升息,热钱涌入,获得息差套利。然后美联储再加息,热钱回流美国,造成这些国家资产价格崩盘,一贫如洗。

因此,虽然现在看来各国为应对经济下行而作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均为积极之举,但在各国博弈的过程中,未来经济的走向,利与弊的权衡,结果的好坏,均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皆是未知。

总结: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压力之下,各国央行相继降息,欧洲甚至祭出了重启QE的大招,但受到经济周期规律及当前逆全球化不确定因素影响,宽货币带来的实际效用可能较为有限。而过度宽松会造成流动性泛滥,可能无助于经济增长,无产穷人收入不能同步提高,资产价格上涨及货币贬值将会使生活更加艰难,富人则可以利用低息条件获得更多优质资产,贫富差距会继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