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为什么说俄罗斯是决不会允许“北溪2号”线工程,成为烂尾楼呢?

2023-12-08 15:15热度:1779

“北溪2号线工程,是俄罗斯通上德国和欧洲,每年至少获利几千亿欧元,是条战略能源线,俄罗斯当然不让它成为烂尾楼了。

美国最怕俄罗斯经济复苏了。如果让俄罗斯顺利完工“北溪2号,让俄罗斯的天然气源源不断地送入欧洲,每年赚取欧元几千亿的话,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手投就等于失败了。而德国,欧洲接受了俄罗斯的天然气,按理也投入俄罗斯的怀抱了,更不听话美国了。这还了得?当然美国要当机立断打压了,于是设置了层层障碍,百般刁难,甚至破坏这条战略能源线。

但是,俄罗斯是不管美国同意与不同意的,非向欧洲开通能源线不可。而德国更是盼这条线早日开通,以减少经济开支的压力。就多次顶住美国的压力,使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德国撤军9000多名。然而德国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一定要完成这条能源交通线。看来美国没戏了,如果越打压德国,德国远离美国就更快,美国在欧洲就威风扫地,更没几个欧洲国家跟随美国了。

而俄罗斯开通“北溪2号”后,经济压力就有所缓解,更有能力重振军威,也就更有力气跟美国斗!所以俄罗斯绝不让“北溪2号”变成烂尾楼了。

对于一个已经完工90%、总投资95亿欧元规模的项目而言,一旦成为烂尾楼,这意味着该项目的所有投资都将付之东流,这本身就已经决定了俄罗斯无论如何都需要将其完工,并且择机开始正常运营。

作为能源输出型国家,俄罗斯的外贸除了军售领域之外,最关键的就是油气资源输出了,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俄罗斯政府财政收入中,油气收入各占了财政收入的一半。

这也就意味着,保证俄罗斯油气资源能够正常输出,就是在保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所以在能源领域,俄罗斯是没有退路,只能向前踏出步伐,竭力维护自身能源输出利益。

美国已经下达了通牒,要求参与北溪2号离岸天然气项目的所有企业在1月20号之前全部撤离该项目,否则美国将对无视警告的企业做出制裁举措。

早在12月下旬伊始,北溪二号项目最大的承包商,波罗的海海底管道敷设段施工企业,瑞士的Allseas公司已经撤离了该项目,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被迫调度自己的海上管道敷设舰船代替瑞士Allseas公司进行施工,但由于俄罗斯方面只有一艘管道敷设舰船,而且还在远东地区,所以俄罗斯需要不辞万里从太平洋将该舰船调度过来,才能维系该工程的正常施工。

而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俄罗斯需要额外花费几个月的时间进行调度舰船、施工现场实际摸底、施工方案重新组织和审核(瑞士方面将施工方案也一并撤走),促使该工程进度有可能延期到2020年底才能完工。

而美国方面下达的1月20号撤离期限,这直接有可能促使其他五个该项目最重要的欧洲企业,ENGIE、OMV、皇家荷兰壳牌公司、Uniper和Wintershall这五家出资47.5亿欧元的企业,也效仿瑞士Allseas公司也悉数撤离。

最为糟糕的是,北溪2号项目涉及到欧洲25个国家、600家企业,北溪二号项目在完工运营前,本质上就是个工程项目,这意味着该项目涉及的投资企业、贷款银行、资金管理公司、牵头企业、工程主管企业、实际施工企业(各类施工机械租赁企业、总承包企业、各专业分包企业、各材料供应企业),这些环节和涉及的企业都会撤离,这其中还包括各方就合同、协议的扯皮问题,新进入的企业和撤离的企业之间工作衔接、资金断裂等问题。

所以即便俄罗斯真有决心要让该工程完工,后续显然将面临一系列如总投资扩大、需要重新融资、工程完工期限严重滞后、乃至材料、辅助设备断供等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面临的可不只是“北溪2号”这一个工程,还有另外一个项目“土耳其溪”也被一同纳入制裁范围。

所以如何完工北溪2号,俄罗斯实际上是面临很大的考验,毕竟俄罗斯自身体量就放在那,2018年俄罗斯军事防务支出才424亿美元,北溪2号项目则达到了106亿美元,差不多是俄罗斯去年防务支出的1/4,出资53亿美元的欧洲五家公司企业撤离,这意味着俄罗斯需要独自承担该项目的剩余支出,而且这一支出具体要增长多少,是俄罗斯当前很难预估的。

当然,美国制裁该项目,实际目的恐怕还是为了扩大美国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所以当前这一困境,有可能会在欧洲和俄罗斯向美国做出巨大让步后圆满解决。这实际上也是俄罗斯方面强硬的一个底气所在,那就是美国真不敢对俄罗斯涉及国家安全的能源领域下死手,其只是借此来扩大自身的利益,一切仍然可以在谈判桌上解决。

乌克兰问题已经很明显的反映出了俄罗斯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是有多么坚决——宁愿彻底失去乌克兰,也要控制克里米亚,肢解乌克兰。

所以美国倘若真要彻底让俄罗斯这条管道项目流产,那么俄罗斯很可能会让美国对外输出液化天然气的轮船在半路突然沉没、或是直接向伊朗出售S-400、苏—35战机、或是直接让驻守在叙利亚油田上的750名美国士兵神秘消失。

所以这就是为何几十年来美国一直制裁俄罗斯、遏制俄罗斯,但从来没有真正在俄罗斯能源领域动刀子的真实逻辑,因为这是俄罗斯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