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际

美国制裁华为再升级,贸易战再次打响,我们该怎样反击?

2024-01-20 16:47热度:3187

以后什么都尽可能买华为出产的产品,虽然我们大方向决定不了,但是我们小动作一定要快,现在是我们支持国产货的最佳时期,也是我们表达爱国决心的时刻。

危机就是转机。我认为危机就是转机,现在是特殊时期,特朗普是在免费为我们的国有企业打广告,我们只有度过这个艰难时期,我们将会浴火重生。我相信通过美国的一系列行为,我们爱国的热情将会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以后所有人将会力挺华为到底。而美国的品种将会在我们国内渐渐落幕。我相信华为肯定不是一个这团体在奋斗,而是我们国有的全体力量会一起支援华为战胜美国的决策。

早就居安思危的华为,相信他能够很过通过这关。华为早期的海思计划就证明华为早就预料到了有今天这个地步,他已经提早做好了备案,而现在一切的备案已经上到桌面上来了。而且华为的麒麟芯片也可以暂时性地帮助华为渡过这短期性的难关。特朗普之所以打压华为是因为觉得华为已经已经危及到他们本土国内的几家品牌商了,觉得华为是的强大也是中国的崛起。

结语:我认为现在的华为事件,就像我们现在的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我们只有让华为度过这个难关,能显示出我们国有力量和科技的进步,才能挺直了腰杆,向全世界宣布我们的国有力量也可以如此强大。

本篇由小编执笔所书,

原文盗版者必究其责。

在下:“写红尘作梦语”,

感谢各位看官的赏阅。

作为一个信息科技领域的老兵,虽然毕业之后十多年,很少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但由于科班的基因,时常关注这个领域的变化。

如今,美国又对华为出手制裁,压制华为半导体的生产,虽然表面上这种压制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但其目的,很明显是针对市场领域的。

华为无论从终端还是基础通讯设备,如基站,交换机等领域,市场占有率都到了让美国“害怕”的地步。

所以,技术压制是手段,市场打压是根本目的。

这是核心!在我看来,也是华为等中国信息产业公司所寻求突破的核心。从芯片制造的核心环节来看,华为和其他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芯片设计能力。比如海思的麒麟基本上都是自主设计的。虽然还依赖于ARM的架构,但毕竟ARM是一家知识产权公司,如果因为美国的威胁就停止对海思的授权,会产生极大的损失。

同时,被软银收购的ARM目前是一家日本公司,并不在美国的掌控之中。虽然,美国曾经发起过一项命名为《瓦森纳协议》的不买卖条款,意思是美国的小兄弟们,包括日本,要听话,美国说不能卖技术给谁,就要一起执行。

但即便是日本人孙正义真的遵守了这项协议,还有其他开源的芯片架构可以用-RISC V。

总而言之,在芯片设计这一方面,华为和其他中国企业,有其他的备选方案。但目前7nm以下的芯片制造能力,华为们无从选择。

目前,国内最好的国产光刻机,也只能做到90nm,网上呼声最高的中芯国际的工艺水平在14nm,而麒麟芯片的高端型号,如麒麟980,990都是7nm的工艺。

因此,美国这招打中了要害,全球能以7nm工艺生产芯片的,只有台积电。如果台积电听了美国的话,那么,一时间我们很难找到它的替代者。

这是大家都看到的技术上的威胁。有人会问,为啥非要7nm的工艺呢?答案是,尺寸越小,越能够在同样尺寸的芯片上,集合更多的功能。

这就好比周星驰电影中有个致命武器-要你命3000系统,集合了刀叉,毒药,狼牙棒等等一堆武器,但并不好用,主要是因为太大了;如果能做成更小的,更致命的武器,那才真的有用。

现在,市场上对手机的尺寸(比如薄)功耗(待机时间)等等都有要求,如果华为拿出要你命3000这样的手机,是没有买家的。

所以,所谓技术制裁,最终的着眼点其实是市场。特别是华为早早地让5G手机上市,同时,无论美国怎么胁迫,欧洲大部分国家依然表示,不会拒绝华为5G基站在本国的招标。这意味着,性价比极高的华为产品,无论是从基站到终端,都可能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所将采用的产品。

这对于美国高科技公司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作为科技大国,美国人一直重视对能源、通讯等基础科技的掌握和市场主导地位。反而,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公司,比如阿里巴巴、腾讯,今日头条等等,并不是特别在乎。这些公司的发展是根植于互联网通讯基础之上的,只要公路是美国建的,上面跑什么车,并没什么所谓。

但如今,华为要建公路,这是让美国公司无法忍受的。当然,这种所谓的,狭隘的“无法忍受”不仅仅是针对中国。去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美国陷阱》,就讲述了美国利用世界警察的身份和一些见不得光的司法操作,逼迫法国能源巨头阿尔斯通公司出售给GE集团。

孟晚舟事件,毫无悬念地证明美国人想以同样的方法“黑”中国的通讯巨头华为一次。但任正非的智慧和坚忍,让美国人政客和资本家发现,自己打错了算盘。

总而言之,对基础设施市场的争夺,才是制裁的主要目的。产品性价比上,我打不过你,只要用专利技术和政治影响力黑你。这就是美国政客和商人的如意算盘。

那么,华为等中国公司,真的就会被这一招要了命么?我觉得,这可能仅仅是美国人的异想天开。为什么这么说呢?

1:台积电是能否执行美国的决定?

华为2019年芯片出货量占台积电的份额是14%,仅次于苹果的23%。但从增长率上来看,华为从8%增长到14%,而苹果虽然是第一名,但相比于2018年,仅仅增长了1%。

此外,5G手机的推出,华为领先与苹果。华为的5G手机已经推出了好几款了,比如MATE30、P40等,但苹果的5G手机还遥遥无期。

5G新科技对已经疲软的智能手机市场,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改变,势必带来更大的芯片需求量。而台积电的7nm生产线投资巨大,战略布局的目标正是5G的崛起。如果失去华为的订单,台积电能不能受得了?苹果的5G在美国疫情失控的情况下,能否推出,什么时候推出?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台积电能否等得了?是否等得起?都是未知数。

2:此外,除了7nm的工艺之外,中芯国际已经具有了14nm的生产条件,三星公司有6nm的生产工艺。因此,除非市场用户坚持必须使用最薄,待机时间最久的手机,7nm工艺的优势并不特别明显。当然,就CPU主芯片本身来说,7nm和14nm的区别还是蛮大的。密度增加一倍,功耗有望下降一半。

但用户使用手机的待机时间和功耗是对电池使用时间的感受,而不是感受CPU的功耗。这就意味着,只要在软件系统,比如鸿蒙系统中加入功耗控制技术,CPU省下的那点电,无关紧要。

这并非说,我们可以长期忍受工艺上的差别,但短期内,市场上和用户手上的手机产品,并没有如此敏感的性能差异。

而基站和服务器使用的CPU芯片,多数是X86内核的14nm的产品,基本不受此次制裁的影响。网传华为发布的5G基站芯片天罡采用的7nm的台积电工艺,这可能是一个威胁。但是否真的如网上所说,目前并没有华为官方的说明。

3:大力发展自主技术。

比如积极推进量子计算。传统半导体技术无论如何将面临巨大的工艺天花板。7nm工艺之后,虽然还有5nm和3nm的工艺作为下一代技术,但实际上,这已经是延续性创新技术了;未来更有发展的还是颠覆式的量子计算技术。目前,量子计算,中国是领先的。

此外,要加强半导体技术的生产。在生产设备上,目前控制着最高端光刻机的是荷兰公司。我们可以和荷兰政府和相应公司加强沟通,积极投资和引进相关芯片生产技术。光刻机的研发投资巨大,因此,从商业上和政治上,不可能因为第三方国家(相对于荷兰来说,美国是第三方国家)的要求,就放弃具有足够吸引力和市场的订单和需求。此外,我们可以大力投资自己的光刻机技术。

国家层面上要有一定的介入,毕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信息和通讯技术将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

技术上的提升,无外乎也就是这么几样。对于华为来说,除了技术上的研发和升级,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市场战略,获得持续的利润来源。毕竟,美国对技术的限制,关键在于动摇市场地位。如果华为等公司能利用现有的技术水平,在市场上持续获利并保持市场占有率的增长,美国对技术的限制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那么在市场战略上,华为等公司有什么出路呢?

1:以现有技术,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欧洲仍然是市场重心。但亚非拉等落后地区,也应是市场重心。从中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技术持续发展时,某个国家和地区可能会产生跳跃式发展。

比如,目前几乎没有任何企业在亚非拉(除中国外)地区布局云计算中心。原因是这些地区过于落后,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尚未完善。

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的地区没有信息化、网络化的需求。因此,可以有条件地选择一些国家和地区,按照周密的战略,打开相关的市场。服务穷人,也不是不可以盈利的。性价比极高的华为等中国产品,在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创新上,有更大的运作空间。

2:持续推进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在技术创新上,无论是终端技术还是基站技术,按照目前的范式,基本上都开始进入了一个接近天花板的位置。单纯追求7nm还是5nm未来将不具有突破性和实质性的意义。

作为公司,更大的意义在于将现有技术,以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深挖等手段,增加市场占有率,进行生态化运营。这样,公司可以在已有市场获得巨大的收益,无论是将此收益投资于未来产品的研发还是市场的开拓,都会带来新一波的发展动力。

3:积极向对手学习。

网上有人说,任正非表态我们落后美国很多,要积极向美国学习,是客气客气,是低调,是品格的表现。但实际上,我认为并非全然如此。

美国的确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对基础研发的投入,对市场和商业战略的管理和创新,都是值得学习的地方。不能因为出了几个不靠谱的政客,就认为美国不行了,还是要虚心学习,师夷长技。

4:积极提升国家和企业的综合能力。

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未来会越来越激烈。以我十多年的战略咨询顾问经验来看,国家、企业的竞争,都是综合能力的竞争,而非单纯的技术、或者单纯的市场竞争。

从《孙子兵法》,到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以及布兰登伯格的《竞合策略》等事关竞争的著作当中,也都可以解读出“综合能力的竞争以及为了提升综合能力而进行的合作”这一核心观点来。

真正有实力了,是不需要大声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