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票

如何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来推进农业现代化

2022-12-12 16:14热度:3729

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工作的统筹力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县、乡镇领导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组织百万民兵投身农业现代化。
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原则,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加强目标考核。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整合各方面力量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绩效评估,加强对各项“三农”投入资金的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哪些因素会影响农业创新成果的采用率

1农业创新技术特点方面的因素
有的农业创新技术一看就懂,有的技术则需要认真的学习和理解。有些创新技术进行一次现场观模就能掌握操作的,像这样的创新技术就很容易扩散;而有些技术创新就不一样了,就要有一个系统的学习、消化和理解的过程,再结合农民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应用。

2 农民的经营条件方面因素

对我国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影响很大的有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经营条件。经营条件非常好的农民手里具有相当规模的土地、机器设备比较齐全,有着雄厚的资金基础,劳动力也较富余,在搞农业生产方面也有着多年生产经验,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与社会各方面的沟通也比较广泛。这些人也可称为是新型农民的代表,他们对农业创新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时刻关注着农业创新的信息,主动去接受和采用新的创新技术。

3 农民素质因素
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知识、技能、思想、性格、年龄和经历等,这些都影响创新的扩散。经过多年来的观察可以了解到,不同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地区的农民群众,在采用农业创新的自主决策能力上也有着非常大差别,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平原地区的农民与山区农民相比较,独立决策能力相差一倍以上。不同年龄阶段的农民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反映他们不同的文化程度、求知欲望、对新事物的态度,同时他们的生活经历也体现着他们在家庭中的决策管理地位。很多现实情况让我们看到,采用新技术最多的是30~50岁阶段的,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对农业创新的态度、经历在家庭中的决策地位等各方面都处于相当的优势;而在50岁以上的农民采用农业创新技术的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这就说明年岁大的农民的思想还有些陈旧,对农业创新技术仍然持保守态度,这也与他们的文化教育素质及在家庭中的决策地位逐渐下降有着很大的关系。
4 政府的政策措施因素
政府对创新的扩散,可以采取多方面的鼓励性政策措施,给予支持和促进。主要有土地经营使用政策,农业开发政策,农村建设政策,对农产品实行补贴及价格政策,供应生产资料的补贴及优惠政策,农产品加工销售的鼓励政策,农业金融信贷政策,发展农业研究、推广、教育的政策等。以上一些政策激励能够为创新的扩散带来一定的影响。
5 家庭、社会机构及其他社会因素
农村的家庭结构关系,常常会对采用新技术的决策产生影响,一般中、青年人当家,会较快接受新技术,老年人当家则较慢。家庭经济计划对采用新技术也有影响,有的准备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有的把钱用来盖房办婚事。
社会机构中农村供销、信贷、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对技术推广的支持、配合,农民相互间的协调配合,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各相关业务部门的关系以及与农民的关系,同时也都影响着技术创新的扩散与传播。
此外,农村社会的价值观,宗族及宗教等社会因素对新技术的采用也有影响。例如在采用新技术的了解、认同以及接受评价阶段,有些新的农业信息是从亲属那里得来的,在接受的时候仍需要同他们的亲属一同商量和研究,他们的一些观点、态度,也会影响着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和接受。农村中极少数农民由于思想意识还比较陈旧,只满足于无病无灾有饭吃就行的生存观念,这种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科学技术的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