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什么是宏观经济调控

2024-01-20 03:09热度:7459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健康平稳,在经济高增长的过程中没有发生通货膨胀,在产能过剩的情形下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这应归功于对经济运行实行适时适度的预调和微调。
经济运行受多种因素制约。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生产条件,其中主要是投资;二是市场条件,其中主要是可吸纳种种商品的市场容量。生产条件和市场条件相统一,才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决定产出的规模和结构,消费左右着市场容量的形成。谋求生产条件和市场条件的统一,就必须不断协调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然而,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也受制于多种因素,二者不协调乃至失调的现象很容易发生。比如,近几年投资率明显偏高,消费率则相应偏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协调。值得重视的是,历史上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调多半是在“大干快上”之后发生的,主要使用行政手段予以“治理整顿”。其结果是,在大上之后往往大下,经济运行呈现出剧烈波动。而此次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主要是运用市场手段,适时适度地进行预调和微调,从而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所谓适度,是指既要消除投资增长率偏高的现象,又要保证投资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影响经济运行的诸多因素中,既要重视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又要善于化解不利因素,并使之转变为有利因素。所谓适时,是指宏观调控必须顺应经济运行的进程,及时协调各种重要经济关系。适时适度的调节,一般是以预调和微调的方式进行的。比如,最近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用于购买外汇、对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调整等,就是适时适度调节的体现。
  实行适时适度调节是近年来宏观调控的一大亮点,它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运行,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首先,适时适度调节赋予高增长以更充实的经济意义。这是因为,在适时适度的调节下,经济运行可以避免通胀或通缩的干扰,以及由通胀或通缩所造成的严重损失。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益,从而充实和稳定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助于平衡财政收支。其次,适时适度调节可以给广大居民带来更多实惠。因为排除了通胀或通缩的干扰,就为居民得到与经济高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创造了条件,并使居民的货币收入与实际收入大体一致。把握好适时适度调节这一原则,对于防止当前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