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有哪些结果与初衷完全相反的政策

2024-05-31 03:30热度:6149

进入五月份以来,央行在逆回购上投放的资金规模持续低于当期逆回购的到期规模,这使得在逆回购口径货币大体处于回笼的状态。
虽然央行放开了释放逆回购的日期限制(之前仅仅周二和周四可以释放逆回购,而现在每天都可以发放逆回购),但是5月在逆回购上收紧的态势仍然清晰可见。截止目前,五月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是净回笼的,无独有偶的是:与此同时央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发表了一篇关于“无奈”的文章,表示为了稳定市场而被动注入流动性的做法实属无奈,但似乎没有太好的办法。
实际上,央行在近期公开市场操作上已经可以看到明显收缩的迹象,这似乎更源于之前一段时间融资的大幅扩张。但蹊跷的是:过去因为融资扩张过快而货币政策边际向紧的前例曾经有过几起,但央行这次在做法上似乎有些不同,具体来说,过去一旦融资加快,央行往往会从收缩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等长期资金供应的方式来控制过快的融资,并且考虑到对长期资金的收缩往往会引致流动性紧张,甚至触发流动性阶段性风险,因此央行在收缩长期资金投放的同时,往往会加快公开市场操作来平缓流动性收紧带来的冲击。
笔者大致可把央行所投放的流动性划分为两个部分:长期资金供应和短期资金供应。之所以这么划分,是因为不同期限的资金投放在银行体系,是很难混为一谈的。由于对期限错配的管制,银行即使存在再强的扩张意愿,也很难用短期资金供应(几天、几个月的钱)投出去放几年的长贷。因此,短期资金投放基本上就是出于维稳流动性所用,长期资金投放则更多是针对融资现状而进行调整的,照此看来,一旦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收缩,似乎不仅仅是对前一阵融资过快纠偏的考虑。
笔者把过去的长期资金及短期资金的投放增速做一个简单的归纳(以一年为界),可以看到,二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走势是相悖的,也就是说,刚才我们对货币政策的讨论可以大致获得一些实证上的证据:这两种货币投放的初衷往往是相反的,当央行推行偏紧的货币政策(长期资金供应减速)时,往往平滑流动性的需求会有所增加,这时往往央行会加快短期货币的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