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在什么经济状态下,美联储货币政策会出现“失灵”?

2022-11-13 08:52热度:644

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手段在很多情况下对经济的支撑作用都不明显,并且在当前情况下,这些货币政/策会失灵的背景或多或少都存在于现状,这也让美联储降息的效果预期蒙上阴影;然而,降息仍然是美联储目前最优的选择。

一、货币刺激可能失灵的情况货币宽松是央行在应对经济下行周期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货币宽松释放的流动性却不足以对经济产生足够的支撑,主要包括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脱离财政刺激的货币手段

货币宽松是央行主要支撑经济的手段,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如果货币支持独立存在,不与财政的刺激同时出现,那么货币宽松对于经济的支撑作用就有限。有分析者在08年经济危机后的量化宽松支持后进行了研究,并重点论述了这种情况,即第三轮量化宽松开始,对于经济的支撑就非常有限了。主要原因在于,流动性如果没有财政增加开支的引导,很可能进入市场之后迅速被金融市场吸干,从而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不够。

第二,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市场失调

当货币宽松政/策遭遇周期性的经济下行时,其作用就相对有限,并且很可能在对经济支撑左右不明显的同时,反而推升了泡沫和风险。

经济周期下行的问题,一般来自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调,这种失调往往只能在经济衰退和经济结构的重新调整后恢复,所以降息对这样的结构调整无能为力。格林斯潘在98年做的降息就被认为是这样的失败。第三,流动性陷阱与长期停滞理论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指在流动性达到一定程度后(一般认为是利率低至一定水平),更多的流动性释放的边际效应就开始递减,对经济并没有帮助。这点理论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验证,因为在美联储降息到零之后,三轮量化宽松释放的流动性对于经济的复苏好像支撑效果确实一般。

另一个类似的观点来自萨默斯,其认为现在发达国家的均衡实际利率经常性处于负值,这样即使降息到零,仍然不能把实际利率降低到足够的程度,这样导致降息的效果下降。

二、目前是类似的情况吗?在很多方面来看,现在恰恰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很容易失灵的情况。

第一,全球流动性泛滥

虽然美国在2009年后,由页岩气革命的推动,迅速摆脱了次贷危机的阴影。但是欧洲却始终没有真正走出欧债危机的影响。时至今日,欧元区和日本仍然处于较低的增长当中,并且维持着负利率的宽松政/策;同样,美联储在7月结束了缩表,但是负债表仍然留给了市场巨大的流动性没有回收。这意味着,现在全球流动性的基础本就很高,所以美联储现在宽松,其需要释放的流动性需要更大,才能摆脱流动性陷阱的影响。第二,财政刺激手段的透支

特朗普在2017年底展开了减税计划,这样的举措让美国的强势经济增长又前进了一步,但是却造成了长期更加负面的影响:在经济真正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财政部手中已经没有可用的刺激手段了。另外,财政部的庞大赤字也是一个问题,这意味着需要财政部未来增加开支的时候,财政部很可能没有资金可以动用。

第三,劳动力市场的错配

现在同样面对的是经济周期性下行的问题,虽然非农数据仍然强劲,但是美国劳动力薪资却长期增长停滞,这让消费市场的增长动力不足,也指向了下一次衰退。降息显然不足以解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甚至可能在如此情况下推升资产泡沫,增加危机风险,这也是美联储分歧的原因。

三、有没有额外手段可以解决货币政/策的失灵?在现有情况下,要解决货币手段失灵的方法,其实有两种简单的方式,并且现在看来,美国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第一,就是更极端的货币工具

美联储应该做好,在降息手段失效的情况下,采取更为极端的非常规货币手段进行刺激,一般来说可以是量化宽松或者逆转操作这样的资产购买计划。但新近的一些迹象,直接指向了美联储在考虑负利率(也许是单纯国债收益率为负)的计划,而美联储最近确实正在重新增持债券。第二,争取财政刺激的空间

如果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不够有效,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增加财政刺激了。但刚才提到,迫于财政赤字的压力,财政部很可能已经没有继续扩大开支的空间了。然而新近姆努钦的发言重新提起了超长期债券发放的计划,这可能带来新的变化。

综上,美联储货币政/策在流动性泛滥、缺乏财政刺激以及经济出现结构性问题时的支撑作用非常有限,但是在今年的情况下,上述现象同时存在,可能导致美联储降息的失灵。不过美联储考虑的负利率以及美财政部可能发行的超长期债券,可能是解决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