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我国海参增殖的进展与展望?

2023-06-21 07:21热度:5366

  

刺参增殖的研究虽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过去由于种苗生产 的数量太少,还不能用人工种苗进行大规模地放流。此外,在调查 方法上因受潜水的限制,科技人员大多还不能亲自到海底进行实 地调查,缺乏第一手资料,加之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因此,此 项工作进展得不快。
  

近10年来,由于海参人工育苗技术的进步,每年可生产并提 供大数量、大规格的苗种供放流增殖用,加之海参市场价格的提 高,一些单位也加大了投入,使海参的放流增殖业有了迅速的发 展。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海参的增殖面积已达13。 4万公顷,加之 海洋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海参增殖事业的发展形势喜人。
  在增殖 实践中,人们也认识到,海参放流效果与放流的环境,特别是与种 苗的规格及质量有密切关系,随着放流效益的提高也进一步促进 了放流增殖的发展。

但总体上看,海参放流增殖的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地方还是靠 天吃饭,主要表现是:对增殖场缺乏系统的调查,技术也比较粗糙,缺乏科学的管理及监测,投入少,管理不到位等,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或制约了该项事业的发展。
  为使该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关领 导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科研部门对相关技术要进一步深 入研究,完善海参放流增殖工艺及技术规范。

刺参增殖工作今后应进一步抓好以下几方面的试验研究。 ①继续加强对刺参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改进育苗工艺、降低 成本,使之在大规模育苗生产中提高单位面积出苗量,要在当年培 育出适用于放流的大规格大数量的种苗。
  ②在有条件的海区要试 行海区天然采苗,并结合天然采苗建造稚、幼海参保育场。③加深 对刺参生物学、生态学的研究。特别是应加深对放流后刺参的生 长及移动规律;食性及摄食与生长的关系;敌害生物的种类及防 除;种苗放流规格与成活率的关系r浮游幼体的分布,数量与海况 条件及天然采苗的关系;渔场改造及稚、幼海参保育场的建造与幼 海参栖息量的关系;标志方法及资源量、生物量的科学统计方法 等。
  ④主管水产的领导机关应进一步重视刺参放流增殖,重视海 区采苗及人工养殖等。应在资金及研究所用的仪器等方面予以支 持。应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方式,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共 同努力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重点放流增殖单位应与科研单位密 切配合,抓好试验典型,不断总结经验以推动刺参增殖事业的深入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