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金融危机时,我国采取什么样的货币财政政策,以及背景,理论依据,内容,具体怎么实施

2022-12-26 10:06热度:8706

中国目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但也存在货币供应过度宽松、信贷过度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等问题。今后还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并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
  2008年9月,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2009年年初,国务院提出全年M2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相对于预期8%的GDP增长率和4%的CPI指标,仍是一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这一转向是正确的,有力配合了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企稳和回升的作用明显,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讨论。
  本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国外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以作为中国货币政策的借鉴。第二部分为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讨论,包括描述货币政策调节机制和经验,进行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
  应对金融危机货币政策的国际经验
  总的:
  货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其由于面临的经济环境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而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在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有效需求,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逐渐提高,全球经济,金融运行环境不可避免的受到国际大环境的更多影响,此次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不同于以往,是源于金融衍生品的信用危机,并且波及到整个金融领域,分析我国及发达金融市场国家面对此次危机所采取的特定货币政策及其效应,是考察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效力,并比较提高我国货币政策运用手段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