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流通量时主要运用的手段是什么?请结合实际进行说明。

2023-07-03 15:36热度:6690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运用所谓的三大手段来调节和控制货币量:

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场公开买卖证券,减少或者增加货币流通。

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法律规定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即商业银行应将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以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法定准备金率的增加或者减少,将会减少或者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3、再贴现利率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可以将其未偿证券向中央银行贴现。如果再贴现利率降低,商业银行将拿出更多的证券进行贴现,这样流通中的货币就会增加,反之亦然。

扩展资料:

货币流通量主要表现: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冲击,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效果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通货紧缩”, 造成货币的长期超额供给。1998-2005 年间,我国货币供给增长率远远大于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和。

自2003年最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增速逐渐低于存款余额增速,而且二者的差距不断扩大,出现明显背离。随着贷款余额增速的不断放缓,金融机构的存差持续扩大,贷存比大幅下降。

由于货币流动性过剩,银行业只能将过剩的流动性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超额准备金由2000年末的4000亿元增长到2004年末的1265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9%。2005年3月,人民银行虽然下调超额准备金率0.63 个百分点。

市场流动性出现过剩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资金涌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导致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货币流通量

百度百科―货币流动性

百度百科―市场经济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运用所谓的三大手段来调节和控制货币量:(1)公开市场业务,即由中央银行在货币资本市上公开出售或收购有价证券,从而减少或增加货币流通量;(2)最低准备金率政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法律规定的储备金制度,也就是商业银行要把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以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会减少或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3)再贴现利率政策,商业银行可以把手中的未到期有价证券拿到中央银行去贴现,如果再贴现利率降低,商业银行就会拿出更多的有价证券去贴现,这样流通中的货币就会增加,反之则相反。  在美国,货币政策调 控工具不仅包括众所熟悉的“三大法宝”――公开市场操作、 贴现与 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率,而且还包括专门针对资本市场货币流通量的 调节要素――证券投资透支比率,形成美联储四大货币政策调节工 具。它表明,美联储通过对货币总量和信用总量调控的货币政策,在 促进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是要保持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充分就 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所需要的货币流量和信用流量的平衡。 而这种平衡 通常通过影响金融机构储备水准来实现。(1)公开市场操作――通过 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影响货币总量和信用总量,并影响货 币储备量和货币基础。(2)贴现率――以影响储蓄机构使用资金的成 本,来影响贷款和投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基础。(3)存款准备金率 ――其变化会影响货币乘数。(4)证券投资透支比率――其变动直接 影响证券市场的投资活动。早期,贴现政策是美国调节货币和信用流 量的主要工具;后来,美国不断运用其它调节工具,但一旦发现公开 市场操作与存款准备金率的功能相一, 且前者在实际调节中更具有弹 性,而后者的“刚性”易导致直接的货币供应减少、出现经济不景气 和伴随高失业率时,1990 年 12 月,美联储取消了对所有定期存款的 存款准备金要求,在 1992 年 4 月,也将活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从 12%降到了 10%。加拿大、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干脆完全取 消了所有存款准备金的要求。 公开市场操作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发达国 家中最重要的一个货币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