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互联网

如果华为现在请倪光南来华为搞芯片。华为会超过芯片巨头英特尔吗?

2024-05-30 00:51热度:2523

英特尔是最早搭上半导体班车的成员之一,除了技术领先、团队强大、资本雄厚、技术领先之外还有非常丰富的应对危机的经验。

那么中科院院士倪光南+科技龙头华为>英特尔?有可能实现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倪光南

倪光南(1939年8月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一直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研究与开发,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艰苦岁月,磨练了坚强意志

1939年8月1日,倪光南出生在浙江镇海,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里,从小饱受苦难的他,比常人更懂得国家强大的重要意义,从小立下强国志,并孜孜不倦地为之追逐了半个多世纪。

三年饥荒,十年文革,无数个日日夜夜,更是我们普通人无法体会的艰难,而正是这些艰难的岁月打造了他坚强的性格。

1961年夏,他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毕业后进入中科院计算所。从那时开始,他的生命就和计算机、信息产业、科技强国联在一起。无论成功或失败,无论艰辛或欢悦,无论痛快或委屈,他义无反顾,无怨无悔,至今已然整整50年。

“倪柳”之争,成就了柳传志,毁了联想

左 柳传志 右 倪光南

1984年12月,成立不足一年的联想遇到了困难,当时的掌舵者柳传志感到的寒冷不是北京的冬天,而是联想的明天。

有人向柳传志引荐了倪光南,于是柳传志敲开了中科院计算所主楼322房间的门,把自己的来意详细地说给了倪光南。

很快,倪光南接受了邀请,最初几年,柳传志和倪光南亲密无间,有时候就像甜蜜的恋人。

然而好景不长,1989年柳传志提出“贸工技”一体化之设想,而技术出身的倪光南却坚持“技工贸”的战略方法。

那么这两个战略有什么差别呢?

贸工技”和“技工贸”其实就是“销售”和“技术”在一个企业中哪个处于那个地位领先的区别。

1、“贸工技”既是指先做生意,实现一定的原始积累,求得生存,然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进行销售,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2、“技工贸”既是指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工生产以后进行销售,实现新技术、新产品所带来的丰厚利润。

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1995年6月,因为6月30日,倪光南被柳传志解除了职务。

1995年6月30日,夏,阵阵热浪席卷中华大地,然而联想集团的会议室却阵阵寒意。

联想集团公司总裁柳传志向董事会提出“不再提名倪光南同志担任联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职务的报告”,经董事会研究,同意免去倪光南同志联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职务。

柳传志在会议上仍“表达”了对倪光南院士的尊敬与安慰,并对倪老做出了工作和生活上所谓的承诺。

倪老做了异常镇定的发言:“我这次因为免去了行政职务,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做一些研究工作。这可能对自己还要认真适应改变的环境做一些事情。”

胜负已定,柳传志赢了,倪光南彻底出局,如今的联想也是阵阵寒意,大厦也是摇摇欲坠。

离开联想,仍矢志不渝

倪光南:汇编及机器语言高手,系统管理高手,第一批工程院院士、890年代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输了。

之后柳传志成为了“教父”级的人物,而倪光南则在黑暗中继续寻找科技兴国的道路。

很多人不禁问,任正非为什么不站出来说句话呢?

1995年华为的销售额只有15亿,而联想销售额为67亿,两家公司不是一个级别,任正非也和柳传志差距很大。

2000年千禧之年,这一年以技术为主的华为开始超越以贸易为主的联想。

2000年:华为220亿VS联想284亿;2001年:华为225亿VS联想164亿。

此后华为的发展势如破竹,不断开创新的记录,杀进世界500强,最终成为中国科技龙头企业,也成为了美国最担心最害怕的企业。而联想的业绩则开始一路下滑,并出现亏损。

事实证明倪光南的“技工贸”战略才是正确的,只是时间不会倒流,联想集团如今阵阵寒意,也只能怪当初目光短浅了。

倪光南离开联想后,仍不遗余力地呼吁中国发展IT核心技术,特别是自主操作系统和国产CPU,认为这是关系到信息安全,也关系到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

自主创新、自有知识产权、自有核心技术等词汇频频出现在他的文章和公开场合的演讲中。

倪老一句简单的“尽力而为”,却用了几十年来实现这句承诺。

由于倪老的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发展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终于唤醒了中国对核心技术的追求。

再来看一看芯片巨头英特尔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是一家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企业,于1968年在美国加州联合创立。1971年推出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而后英特尔8088处理器成就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设备。随着个人电脑普及,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擘。

英特尔从1968年创立,到今天50年的风雨路程,仍然是芯片领域的巨头,就是因为英特尔勇于创新,敢于竞争。

英特尔强大的技术团队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 戈登.摩尔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摩尔定律

1998年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曾表示,摩尔定律在过去30年相当有效,未来10到15年应依然适用。

著名的摩尔理论是由戈登·摩尔在1965年4月提出的,而戈登·摩尔还是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

罗伯特·诺伊斯,集成电路发明者之一,被许多人视为“硅谷之父”,也是创造过半导体发展里程碑的人。他创建了两家公司,一家是仙童半导体,另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英特尔。

英特尔初始技术团队中保留了大量来自于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技术骨干。这就是英特尔的技术力量。

摩尔定律也证明了英特尔重视技术创新,并且一直向技术这个方向努力发展。

英特尔垄断PC芯片,收入屡创新高。

英特尔也凭借着不断的研发投入,牢牢把握着市场,英特尔巅峰时全球市场占有率接近90%。

2002年Intel桌面处理器市场份额达到到86.8%,创出历史新高。

十年后的2013年一季度英特尔CPU市场份额仍达到85.2%。

2020年第四季度,Intel桌面处理器市场份额达到到80.7%,环比增长0.8个百分点,笔记本处理器市场份额(不含平板和IoT)达到到81.0%,仍然保持者二八开的局面。

英特尔公司的营业收入也快速增长。1996年至2006年10年英特尔依靠垄断赚取了600亿美元。

2002年,英特尔公司的收入为268亿美元,净利润为31亿美元。

2006 年,英特尔全球年收入达到354亿美元。

2020财年英特尔营收达到779亿美元,利润高达236.78亿美元。

英特尔公司市值也水涨船高

1999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市值最高突破了5000亿美元, 最高峰为5090亿美元, 相当于2012年的7025亿美元。

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快速的崛起,英特尔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市值也不断地下降,目前市值为2600亿美元。约合17067亿人民币。但仍超过了国内前十家芯片公司的市值。

国内芯片企业市值前十:中芯国际,4500亿,韦尔股份2200亿;闻泰科技1200亿;卓胜微1100亿;兆易创新800亿;澜起科技780亿;北方华创750亿;华润微740亿;紫光国微614亿;寒武纪612亿。

十家公司,合计11316亿,不足英特尔一家的市值。

2002年,美国《财富》杂志“2002年度最佳公司”,英特尔公司荣登全球榜首。

2016年7月20日,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出炉,英特尔公司排名第158

2021年1月12月,2020年全球专利企业50强公布,英特尔位列第5

英特尔如何面对降维打击

在科技领域,任何一个新技术的诞生都有可能毁掉另一家科技公司。诺基亚的2G和塞班把摩托罗拉拉下神坛,安卓和iOS把一代经典诺基亚赶下舞台等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英特尔也曾遇到过技术危机,那么英特尔是如何应对的呢?

1974年IBM提出精简指令集的概念,并由MIPS公司率先实现,而MIPS公司研发的CPU具有精简、功耗低的优势,彻底超越了英特尔CPU。

而当时的英特尔CPU出于商业考虑,依然兼容16位甚至8位的指令,这就加剧了X86指令集背负的历史负担。

精简指令集大获成功,英特尔遭到最严重的技术打击,超算、服务器市场受到很大损失,甚至很多企业直接把英特尔拒之门外。

于是英特尔公司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应对对策,很快制定出方案:

优化英特尔CPU在桌面端的表现;迅速研发新制程,在制程上领先对手1-2代;吸收精简指令集的优点,扬长避短。技术团队在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之后,英特尔成功渡过了危机,继续占领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精简指令集CPU也逐渐消失殆尽。

英特尔应对危机的水平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这得益于英特尔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和技术力量,同时拥有强大的资本力量。

英特尔的强大不仅仅在技术上、经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我们尚未发现的强大之处。

华为在芯片上的缺憾

芯片从设计到应用一款芯片从设计到应用经过哪些步骤呢?主要分为设计、制作、封装、测试

设计流程:前端设计、前仿真、后端设计、后仿真、signoff检查、交与代工。

制作流程:清洗、预烘、涂胶、前烘、对准、曝光、显影、竖膜、刻蚀、去胶。

封装流程:划片、装片、键合、塑封、去飞边、电镀、打印、切筋成型。

测试包含:基本功能测试、电气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环境安全可靠性测试、老化寿命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焊接性能测试。

而华为芯片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是没有自己的EDA软件;二是没有制造工厂。

芯片设计必须要用到专业的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软件

依靠这个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等工作,最终完成芯片设计。

目前世界前三的EDA软件公司均为美国公司:明导国际、新思科技、楷登电子。由于美国对华为芯片的禁令,目前这三家公司也与华为停止合作,换句话说华为设计芯片也被美国限制了。

芯片制造基本被台积电、三星、Intel等大厂商垄断

在芯片制造领域,包括制造工艺和制造装备方面,中国能力尚弱。芯片制造听上去像是传统制造,实际上其制造工艺和装备的精密、繁杂程度远超后者。具体来说,其工艺包括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抛光、金属化、扩散、氧化等等。

上百亿个晶体管在指甲盖大小的硅晶片上精确排布,前后要经过近5000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这批芯片报废。

而华为在芯片制造上几乎是零。

芯片制造需要上百种制造设备

与上述制造工艺相对应的,是200多种关键制造装备,包括光刻机、刻蚀机、清洗机、切割减薄设备、分选机以及其他工序所需的扩散、氧化、清洗设备等。每种装备的制造技术要求都很高,制造难度极大且造价十分高昂。

  目前,在芯片制造领域,占有领军地位的企业大多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中国芯片制造厂80%的装备需要从国外进口。

其中难度最大,最为关键的设备是光刻机,高端光刻机为AMSL生产的EUV光刻机,可以称为人类科技的巅峰之作,目前这款光刻机和零部件对中国大陆禁售。

华为在芯片设备领域也是零

芯片材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芯片制造所需的材料也大量依赖进口,有的材料如光刻胶需全部进口。国内半导体材料产业总体规模偏小、技术水平偏低,国产材料的销售规模占全球比重不到5%,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这个领域华为也是零。

华为芯片需要攻克的难关是:EDA软件、光刻机、关键材料。

华为超越芯片巨头英特尔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长期的高额研发投入。技术团队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完善产业联盟和软件生态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

芯片领域成功的企业离不开高额投入,如果企业资金不足,今年投资了几百亿,明年没钱了,不投了。这种方式注定是无法获得成功的。

三星都能有今天的成功,就是韩国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无论是三星“贫穷、富贵、生病还是健康”,最终三星成功超越日本半导体企业东芝、NEC。

再来看看华为的研发投入:

华为2018年销售的总收入为721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593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1015亿元人民币。

华为2019年销售的总收入为858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627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1317亿元人民币。

华为2020年销售的总收入为891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646亿元人民币,研发投入1419亿元人民币。

可以看出,华为每年同样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近3年每年投入上千亿的研发资金,如果华为再开启芯片制造业务,那么每年要为芯片制造投入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的研发费用,那么华为能坚持下去吗?

技术团队和技术能力的培养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我们的企业喜欢引进国外技术,而不喜欢培养技术团队,曾经依靠“买买买”快速得到了很多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到手后,我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又再度落后对手了,然后只能再度“买买买”,最后陷入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其实培养技术团队,就像我们上学时候自己“做作业”,在做的同时,会有更深层的思考,例如:多种方法、简单方法、举一反三等等。抄作业是不被允许的,也抄不出“状元”。

所以华为要想超越英特尔,必须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而要想培养出人才,就必须舍得下本钱,重金打造人才。讲“奉献”、学“雷锋”,是很难培养出人才的,因为大家都要养家糊口,父母含辛茹苦培养一个大学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在农村。当一个人才连父母的养育之恩无法报答时候,很容易被其他企业高薪挖走的。

华为的人才计划中引进了4个“天才少年”,最高年薪201万元

分别是钟钊(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秦通(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方向)

左鹏飞(本科和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

张霁(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

华为的平均年薪也达到了70万以上。可以说华为在人才培养上,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完善产业联盟和生态

英特尔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强大外,还有完善的产业联盟和生态

为了建立一个广泛的芯片生态系统,英特尔加入了CHIPS联盟,并为其高级互连总线(AIB)做出了贡献,该协议可与英特尔的EMIB封装技术一起使用。

英特尔不断扩展的合作伙伴类型,以应对各种需求,例如云服务提供商、解决方案集成商和软件提供商。同时更加关注解决方案以及合作伙伴协作。

华为要超越英特尔同样也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联盟和生态,单打独斗是无法成功的。

问答总结

华为超越英特尔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持续的高额投资;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组建自己的联盟和生态。倪光南院士只有能够给华为提供这几个条件才能和华为共同合作,才有可能对芯片巨头英特尔发起挑战。否则也只是妄谈了。

就芯片产业链而言,华为和中芯国际、上海微电子合作似乎更为合适,华为负责设计、中芯国际代工、上海微电子负责设备,然后再加上部分材料公司,就可以组成一个产业联盟。

通过资金的投入,持续的研发,相信未来能够超芯片巨头英特尔。

我是科技铭程,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