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今年"两会"将聚焦哪些文化产业热点

2022-11-11 02:24热度:4621

1、文化产业怎样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50%,文化产业的比重也持续增加。按“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文化产业以其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优势,将成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期待“两会”代表委员多有一些实招和思路,多分享各地的实践和探索,聚焦贫困地区,如何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为文化扶贫找到新路;讨论文化产业如何落实融合发展要求,与农业、制造业、人居环境、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开富民强民的新路子;谋划文化产业怎样与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进行跨地区、跨行业整合,成为新的增长极。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全国110多个以矿产、森林等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工业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的枯竭,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如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成为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希望能有成功的案例和生动的实践可以学习借鉴。
2、文化体制改革怎样继续深化,进一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释放了文化创造活力。
今年“两会”,期待代表委员们能聚焦文化体制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比如怎样创新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统筹“放”和“管”的关系,做到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齐推进、相协调,切实提高文化领域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率先探索,实行综合协调的“大部门制”,但在最高层面,文化部门与新闻出版广电部门、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工作怎样进一步统筹和协调?如何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始终确保党对国有文化单位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宣传业务的终审权、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
怎样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怎样支持各种形式的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怎样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多出文化精品,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些深层次问题,都关乎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是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要啃的“硬骨头”。
3、互联网文化产业,如何体现精神文化追求?
近年来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颠覆了文化产业原有的结构,极大丰富了文化产业内涵,并逐步形成了全新的文化产业链。互联网提高了文化价值生产、文化资源供应、文化消费服务的智能化水平,让文化产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价值。
当前,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除了资源平台和模式价值的产业问题外,更重要的是精神导向和社会责任的文化问题,网络上的文化产品同样需要充满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期待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怎样统一线上线上的文化产品的监管标准;在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中,怎样“管”和“放”结合,平衡好监管和发展的关系,为新型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培植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产业生态。
4、文化消费怎样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
春节的文化消费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也表明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从物质产品消费为主向物质消费和文化消费并举转变,城乡文化市场日益活跃,各类文化活动此起彼伏,推动了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就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文化产业竞争力还不强,在文化市场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基础上,还存在着结构性的短缺和过剩并存的问题。
期待“两会”的代表委员,能回答“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中怎样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