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

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趋势?

2023-08-01 12:19热度:3469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企业孵化器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统计数据显示

企业孵化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企业孵化器产业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

研究实验阶段(1987年-1988年)。1987年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开展了在我国建立孵化器可行性研究课题,以国家科委下发的《关于开展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可行性研究的通知》和武汉东湖创业中心的成立为标志,孵化器事业在我国开始兴起。

初创阶段(1989年-1993年)。国家科委提出了服务为主,开发为辅的工作方针,孵化器的基本工作方式是从项目孵化入手。

2、稳步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1994年-1995年)。我国创业中心已发展到73家,并成立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服务中心专业委员会。

3、提升阶段

提升阶段(1996年-1998年)。1996年11月国家科委在重庆召开全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会议,制订了创业中心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

新阶段(1999年至今)。1999年全国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会议召开;2000年在上海召开的世界企业孵化器与技术创新大会,标志着我国孵化器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2003年9月,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议试点城市工作座谈会在武汉举行,就城市孵化器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学者根据孵化器由事业单位建制到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把孵化器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988~1999年的事业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现在的由事业化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转型期。我国孵化器将经历经典发展时期、多元发展时期和全球化发展期三个阶段。

二、企业孵化器产业运行特征

1.我国的企业孵化器大致可以分为七种:

(一)高技术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二)留学生创业园。

(三)大学创业园。

(四)中小企业孵化器。

(五)专利技术孵化器、流动孵化站和行业技术化器。

(六)国际企业孵化器。

(七)企业孵化器网络。

2、企业孵化器的主要功能

我国孵化器主要功能是为我国科技创业企业提供适合生长的环境、基础设施、增值服务。包括:

(一)提供综合性基础设施

(二)提供资金支持

(三)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四)提供完善的咨询和培训服务

3、我国企业孵化器的效应分析

孵化器可以产生聚集经济效应、中介平台效应(充当创业投资和创业企业的中介,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从而提高企业孵化的效率,降低孵化企业运作的交易成本,导致一种帕雷托改进。聚集经济效应主要包括小企业聚集效应、产业聚集效应、信息聚集效应。它通过行业企业聚集实现原材料投入、商品生产和销售的联动,以及企业之间的信息联动,以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孵化器充当创业投资公司与创业企业交易的中介,为创业融资提供交易平台,可以缓解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创业融资中的逆向选择,从而降低创业风险和创业投资风险。

4、我国孵化器运作的流程

我国孵化器的运作流程包括三个环节:选择、接纳孵化企业,对孵化企业提供增值孵化服务,批准孵化成功的企业毕业。

5、企业孵化器运行模式

1)投资主体:它是社会公益性的,它的投入主体比较单一,主要是政府;2)经营主体:机构组织大部分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或高新技术开发区下的一个事业单位;孵化器机构工作人员由政府派遣;运作经费来自政府全额拨款或部分拨款;3)经营目标:按政府发展目标或为高新开发区培育企业,提供技术依托。在经济运行上,不进行自我平衡。

三、企业孵化器产业运行规模

1、孵化器企业数量及结构比例

图表:2018年我国孵化器企业数量及结构比例

中研普华

数据来源:国家科技部、中研普华

2、孵化器场地面积

图表:2014-2018年我国孵化器场地面积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3、孵化企业数量

图表:2014-2018年孵化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4、孵化毕业企业

图表:2014-2018年累计毕业企业数量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5、孵化企业人数

图表:2014-2018年在孵企业人数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四、孵化企业指标分析

1、毕业企业收入情况

图表:2014-2018年孵化企业收入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研究院

2、毕业企业投资情况

2017年孵化器数量达4069个,比去年同期的3255增长25%。而众创空间数量则由2016年的4298个增长至2017年的5739个,增幅达33.5%。

创业投资机构募集规模持续上升。创投机构总量共计1.32万家,管理资本量超过2万亿元。其中,2017年新增资本量达3476.69亿元,新募基金数为895支。

3、毕业企业规模提升速度

我国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各类创业孵化载体在数量上和规模上已位居世界第一,在发展上形成大中小企业融合、研发—制造—服务协同新生态,在服务上覆盖科技创业企业全要素需求,在政策上得到各级政府多元化支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催生新动能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知和创业者普遍认可。

第二节 企业孵化器产业SWOT分析

一、企业孵化器产业优势分析

1.孵化器体系日趋完善

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市场需求作用之下,一个自由发展、形式多样的孵化器产业体系逐渐形成。继早期的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之后,涌现出各种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国际企业孵化器等多种类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2、多元化投资格局逐步形成

早期孵化器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非营利性科技服务机构。随着市场的发展,孵化器渐成气候,越来越多的投资主体开始加入孵化器建设行列,目前孵化器已基本形成官办、民办、校办、投资机构办等多元化投资格局。

3、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日益凸显

随着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涌现。

4、孵化服务层次不断深化

孵化器的基础服务是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等企业必备的孵化物理空间,并配备通信、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第二阶段服务是以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企业设立服务(如工商、财税等服务)、政策咨询、管理、法律、财务、人力资源以及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服务;第三阶段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供投融资、市场开拓和推广、专业技术服务等帮助企业做强做大方面的服务支持,有的孵化器还会为企业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如协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等。

5、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孵化器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目前,孵化器无论是在物理空间布局等最基础的物业设计方面,还是在管理团队的组建和管理模式的运用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并且已经培养出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

6、专业孵化联盟逐步形成

在孵化器体系日趋完善的基础之上,各类专业孵化联盟逐步形成,这有助于孵化资源共享,提升孵化质量。

7、二次孵化、再孵化等巩固孵化成果、提高企业成功率的孵化模式开始出现

孵化器的入孵企业有一定标准限制,如北京市孵化基地规定,企业注册资金不得超过200万元,年收入总额不得超过500万元。然而,有些行业的企业虽然注册资金和年收入都超过了规定标准,但其实力和发展阶段尚属创业期,如果没有各方力量的协助,甚至无法完全独立经营。面对此类企业,需要有对其进行二次孵化或者再孵化的场所,以保证这些企业逐渐成熟、具备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现在已有部分孵化器特别是专业孵化器根据行业特点设立了二次孵化或再孵化的空间。同时这也有利于保障初次孵化的成果。

二、企业孵化器产业劣势分析

目前,我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半数具有事业单位属性。这些机构往往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政府资助建立,由政府提供场地、公用设施和少量的启动资金。即使对于企业性质的孵化器,也往往从政府获得了各种资源,运营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家在房租补贴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此背景下,孵化机构容易形成对政府的财政或政策依赖。

事业性质的孵化器在股权融资等业务方面与现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存在冲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应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投资收益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在实际操作中,鼓励股权融资的政策与现行的国资管理、工商登记等相关审批要求不相衔接,很难具备可操作性,不便直接对在孵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对于已拥有企业股份的孵化机构,在股权收益分配、企业海外上市等方面也面临着制度性障碍。

此外,大多数孵化机构对在孵企业提供的服务多限于物业管理和办公服务,而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成长密切相关的商业计划指导、市场拓展、融资服务等深层次的服务功能缺乏。

三、企业孵化器产业机遇分析

从1987年至今,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走过了一条引进、复制和不断学习、创新的发展道路。全国各类孵化器的数量、规模和孵化成效均跃居世界前列,城市区域布局初步完成,中国孵化器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最快发展时期。目前,中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7年,纳入火炬计划统计体系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1576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428家。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的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集聚了全国90%以上的科技型创业期小企业。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扩大孵化器的总体规模,扩大创业服务的受益群体范围,满足日益增长的创业活动对孵化服务的需求,建立一批新的专业技术孵化器,为培育高端的、前瞻性的、具有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播下种子,并着力培育出特色产业集群。

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十二五末,科技企业孵化工作在载体和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方面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初步完成了全国地域战略布局,形成了国家、地方与行业协会完整的业态体系。

未来5-10年是我国从孵化大国走向孵化强国的机遇期,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孵化器也要向特色专业孵化器聚焦。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孵化器比例将进一步提升,达500家以上;孵化器的科技金融功能将深度开掘,到十三五末,全国孵化资金将达100亿元以上,超过半数的孵化器具备天使基金投资能力,帮助在孵企业突破融资瓶颈。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作为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部,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增加就业、创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作为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最重要载体,孵化器在培育高水平创业团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

今后,孵化器发展将努力实现5个转变:从注重载体建设向注重主体培育的转变,从注重企业集聚向注重产业培育的转变,从注重基础服务向注重增值服务转变,从注重科技创业孵化向注重科技创新创业的全链条孵化转变,从注重自身建设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形成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组织体系网络化、创业服务专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资源共享国际化的发展局面。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多注重社会各类主体的参与。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行业专业分析请关注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19-2025年中国企业孵化器行业全景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