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融

2022年,什么项目可以投资?

2024-05-31 01:12热度:3161

2022年,我个人觉得,有四个顶目,基本不用投资多大,而且利润还是相当高的。

第一,短视频培训,现在短视频带货非常火爆,很多网红,企业,个人都在直播卖货。

第二,快递超市,现在80%的人网购,所以快递超市也是个很好的行业。

第三,自媒体,现在很多平台都和商家合作,只要你发优质视频,有播放量,就有收益。

第四,小吃店,现在很多人由于工作忙,还有不想做饭,小吃店又快又便捷,所以小吃店旳生竟非常火爆。

天津中医药大学代码是多少?

天津中医药大学代码是10063,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天津中医药大学(Tianji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简称“天中”,位于天津市,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天津市三方共建高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医学人文素质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成员单位;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设单位”、世界中联“一带一路”中医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校历史

天津中医学院

1958年8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中医学院。原天津市中医学校并入,在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建立新校舍(原址改为中医研究班)。10月11日,天津中医学院正式建立,校址在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20号。学院是由天津市西医学习中医班、中医进修班、天津市中医医院、天津中医学校合并建立的。

1962年,学院迁入河北区王串场真理道。

1970年,天津中医学院附属王串场医院改为隶属天津市河北区卫生局领导,更名为“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中医医院”。天津中医学院迁至石家庄并入河北医学院,改称河北新医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06年,经教育部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同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2年2月,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8月,全校(含附院)有在编教职工3700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1人为兼聘),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3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有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创新团队3个。


                                   

截至2020年8月,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5个学院(部)、7所附属医院,设有覆盖6个学科门类的28个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4个,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

国家级特色专业:针灸推拿学 、中药学、中医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

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中药学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中药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疮疡病学、中医护理学、推拿学、中医神志病学、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学、中医心病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肾病学

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中医内科学


                                   

学术科研

截至2020年8月,学校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天津市卫生局重点研究室8个,直属研究院所2个。

2004-2008年,学校共承担国家级项目85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4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4项。主持各级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1项,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4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3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4项。在研项目54项,结题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4项;面上项目45项;青年基金11项;国际合作会议基金1项;科学部主任专项基金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为68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学历生近5300名,特色短期研修培训项目为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中医药人才近7000人。2015年,学校来华留学生总数2496名,来自68个国家,其中本科生644名,硕士112名,博士46名,进修生1344名(含高级进修生、普通进修生和短期进修生)。

学校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1992年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院牌,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会长单位。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教育部和外交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首批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设单位”、世界中联“一带一路”中医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学校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项目唯一中医药院校。学校于2008年成立全球首家中医孔子课堂――日本神户东洋医疗学院孔子课堂。学校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院校、医院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举办临床药学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荣获“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奖”最佳国际合作项目提名,两校国际教育合作被列为中英两国卫生领域的国家战略合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