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含义

2022-11-13 07:33热度:2555

《中国制造2025》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



其创新之处在于:通篇贯穿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内容,重点实施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编制高端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绿皮书。
《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思路是: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般性行业发展规划:
我们不把它作为一个常规性的行业规划,比如说“十三五”、“十四五”这样一个规划来看待。它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规划。它不仅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实现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与以往规划的不同点,就体现在它的战略性、长期性,以及对新技术革命的应对措施,把它作为重点。
扩展资料:
“中国制造2025”涉及的十个关键领域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于2015年,是我国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而提出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规划,涉及的十大重点领域无不属于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

1.新一代信息技术:

涉及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其中就包括要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5G网络主要有三大特点,即极高的速率、极大的容量、极低的时延,能支持1000亿级别物的连接并提供工业级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是支撑智能制造理想的通信网络。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鉴于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中国制造2025”提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研发出新的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并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3.航空航天装备:
“中国制造2025”提出,在航空装备方面要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在航天装备方面,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
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
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鉴于传统内燃机车已经不能满足驱动中国发展的需要,“中国制造2025”将目标瞄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要求大力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7. 电力装备:
电力装备是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给的基础,包括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等。近年来,我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输电线路长度均居世界第一位。大型发电、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成套装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制造2025”提出,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的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8. 农机装备:
农业机械装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工具。农机装备中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农用水泵等产品,我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制造2025”提出,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9.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并拥有1.2亿以上的老年人口,这对新药的创制提出新的要求。“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
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10. 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那些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新型材料。新材料作为引导性新兴产业正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制造2025”指出的新材料发展方向是: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
搜狗百科-中国制造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