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资管新规下,理财产品为什么都要改为净值型呢?

2022-11-14 02:16热度:5121

你好,这里是7分钟理财。

为什么净值型产品被反复在新规里提及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在于打破刚兑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推动股市,我一个个讲。

首先?什么是净值型产品?类似于公募基金,净值型理财产品是开放式、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收益,没有投资期限。产品每周或者每月开放,用户在开放期内可以进行申购赎回等操作。

它和普通的银行理财最大的区别在于,没有收益率的预估。以往的理财产品,往往会给你一个预估的收益率,或者一个固定的收益率,然后为了达到这个收益,银行会设立资金池,这个情况背后有很大的流动性风险的隐患,这就跟打破刚性兑付的要求相悖了。

而净值型理财产品没有预期收益,银行也不会承诺固定收益,对于用户来说,赚多少钱全凭自己的买点够不够低,卖点够不够高,假设用户购买时产品的净值为1,到了卖出的时候,产品净值变为1.2,则用户的每一份的收益就是1.2-1=0.2,买了1000份,就赚了200,换言之,如果净值变为0.9,则收益为0.9-1=-0.1,也就是亏损0.1,买了1000份,就亏了100元。而银行会根据当初的协议,在固定日期公布净值类产品的净值,用户可以进行净值查询,以计算自己的收益。从而真实实现了打破刚兑。

净值可以算出投资理财产品的过往收益率:

净值型的理财产品刚成立时通常都是从1开始计数的,假设一款理财已经成立270天,最新的净值是1.01,那么其年化收益率=(当前净值-初始净值)/初始净值/已成立天数×365天=(1.01-1)/1/270×365

那另一个原因是,净值类产品可以更方便地投资二级市场了。以前的理财产品很少会投资二级市场,因为风险不可控,万一赔了可能还带着银行的信誉,现在净值化产品就可以像混合基金一样自由一些的投资,当然要在限制范围内。

当然,净值计算并不意味着风险。你们想想,就算是基金也有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等,当然不是所有的净值类产品都可以涉及二级市场。事实上,一些用净值来计数的理财产品还是很稳健的,而且收益也不错。欢迎和我们交流不同意见,本条内容为7分钟理财在悟空问答的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予转载,会追究哦~

资管新规落地以后,银行理财产品将由保本型转向净值型,也就是说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银行不再兜底的时代已经来临!什么是刚性兑付?

如上图所示,刚性兑付的本质含义就是不管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是赚还是赔,银行都会将客户的本金甚至利息如期归还给客户。刚性兑付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承诺保本甚至保收益;

第二,通过滚动发行拿后来投资者的钱兑付前面投资者的钱,类同于拿多张信用卡套现还款;

第三,银行对自身发行的理财产品无条件兜底。

资管新规落地以后还可以刚兑吗?

刚性兑付严重扭曲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扰乱市场纪律,加剧道德风险,打破刚性兑付是金融业的普遍共识。资管新规落地以后,明确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再出现刚性兑付的情形,如果出现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情形,将对该银行机构实施惩处,而且鼓励用户向中国人民银行投诉举报,还有奖励哦!

为什么要将理财产品转为净值型?

《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明晰风险,同时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的做法,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应全部给予投资者,让投资者尽享收益。作出这一规定的原因在于,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需要让投资者在明晰风险、尽享收益的基础上自担风险,而明晰风险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产品的净值化管理。换句话说,只有净值化管理才能最及时的反映资产收益以及风险。而且,理财产品本身就是具有风险性的,其本质是银行作为管理人收取相应管理费、客户作为委托人自担风险以及收益,而刚兑完全打破了这种本质,所以遭到淘汰也是必然现象!另外,银行作为发行机构不得超额留存,管理费以外收益全归投资者所有,在根本上让投资者享受到更多的收益!

综上所述,银行理财产品由保本型转向净值型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家正确看待即可,风险可控、尽享收益才是理财产品存在的基础,净值化管理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