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BATJ深度参与,彻底去金融化的金融科技如何走得长远?

2024-01-09 19:06热度:3300

文/叶秋香,来源:万联网(ID:wanlinkcn)自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启了“去金融化”的转型之路,纷纷选择将金融业务交给传统的金融机构去运作,从而转型成为合作机构提供科技输出。

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互联网巨头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角力点也不断发生变化,互联网机构再扩大金融布局将面临更大压力,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向科技公司转型。一方面,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机构纷纷“去金融化”,专注于科技赋能金融;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对外输出技术。

业内人士认为,金融科技在双方微妙的竞合关系中,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金融服务能力或可得到“聚变式”提升。

科技转型去金融,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

此前不久,京东金融将其官微、头条号、抖音等社交平台中的帐号全部更名为“京东数科”,未来京东数科将作为集团整体品牌对外呈现。

对于此次更名,京东金融方面表示集团对于数字业务边界的拓展,早已超出了京东金融原本的范畴。而纵观公司所有业务,其本质都是基于数字技术,数字科技更能体现集团整体定位。

此次更名并不是京东金融第一次去金融化之举,事实上,京东金融的“去金融化”战略很早以前就在持续推进。

京东金融于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早在2015年10月,京东金融在行业内首次提出“金融科技”定位,从最初自营金融向服务金融机构变化。从2016年开始,其CEO陈生强就在各种场合强调,将强化京东金融在数据、技术方面的优势,并且在数据技术及相关人才引入方面无上限。

今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把资产和资金等一系列金融业务全部转移至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直接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运营,京东金融本身不再持有这些资产,转型为科技输出的角色,业务形态由“B2C”转变为“B2B2C”。

今年7月,陈生强再次强调了京东金融“数字科技公司”的定位:“未来,京东金融将继续坚持数字科技战略,在数据和技术上加大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金融虽然从自营金融业务转向做金融机构服务商,但并不代表其放弃金融业务。京东金融方面表示:数字金融仍是重要板块。据悉,目前,京东金融业务板块包括企业金融、消费金融、财富管理、支付、众筹众创、保险、证券、农村金融、金融科技、海外事业、城市计算等。

针对京东金融“去金融化”的举措,有业内专业人士分析其实这是一种势在必行的行为。现在金融监管越来越严格,非金融性机构提供技术和科技服务显然比直接从事金融业务更加具有保障性。

记者了解到,在腾讯、阿里、百度、京东这四家互联网金融巨头企业的金融业务当中,京东是唯一一家未持有银行牌照的,除了银行牌照,其在证券、保险等方面的牌照也几乎是缺失的,这就意味着它有很多方面的金融业务都无法开展,把公司定位于一家“服务于金融行业的数字科技公司”,无疑会更有利于京东金融的发展。

去金融重科技,互联网金融新趋势

与京东金融的科技转型不同,蚂蚁金服用15年时间,对中国传统金融公司造成了巨大冲击。从成立之初,京东金融被市场认为有意对标蚂蚁金服。不过,随着之后的发展,二者在战略定位上渐行渐远。

蚂蚁金服的在线存款、支付和信贷等业务对传统金融机构提出了极大挑战。

事实上,“去金融化”正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一大趋势。不仅仅京东金融在转型,蚂蚁金服、百度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公司也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蚂蚁金服在2017年曾对外宣称,申领牌照从事金融业务目的不在金融本身,而是“想通过这些试验田,去沉淀底层的技术”。百度金融方面也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也曾表示,百度金融分拆之后,不再注重控股权与金融牌照,而是通过试验来对金融科技的能力加以验证。

与此同时,不少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目前,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等均相继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不仅开发金融技术服务自身业务,还对外输出技术服务业务。

监管趋严成为“去金融化”诱因

事实上,随着金融监管越来越严格,非金融性机构提供技术和科技服务显然比直接从事金融业务更加具有保障性。业界专业人士表示:“在国家去杠杆背景下,监管趋严令许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盈利业务受到巨大打击,如支付业务、征信、基金销售、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等领域,都受政策制约。互联网金融平台想要去成为传统金融的‘挑战者’将越来越难。”

确实,在纯金融业务上,再强大的公司也很难同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务巨头竞争,只有以科技加持,才能在未来市场上留有一席之地。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腾讯金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从金融服务转向为金融机构输出技术,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将是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上游企业。

各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相继强化自身科技属性,也证明“科技”之于未来竞争的重要程度。

更多金融科技相关内容,推荐关注“财资一家”或订阅《财资中国》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