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524名中国医生论文造假,为什么学术造假如此盛行?

2023-09-05 06:39热度:5274

学术造假是学术行政化功利化的恶果

我国学者的论文被国际学术期刊大规模撤销,这是影响十分恶劣的国际学术丑闻。而在事发后,有关部门居然指责出版社把关审核不严,也要承担责任。这种处理方式,足可以解释为何学术造假如此盛行。

我国的学术造假问题,根源在于学术行政化。具体有两方面。一是对学术进行行政化管理与评价,把发表论文(包括数量与期刊档次)作为评价学者学术能力与贡献的重要指标,而不关注论文真正的创新价值。这把学者的精力导向炮制论文,包括请人代写论文。这次107篇论文被撤,大多是学者请“第三方机构”代写、代发论文。

二是对学术不端的处理,也由行政部门主导,而不是由学术机构负责。当行政部门认为处理学术不端,将影响到本机构的形象或利益时,就会不回应、不调查、不处理。在这次大规模撤销论文之前,2015年已发生两起共100多篇我国学者论文被撤事件,可那次事件后,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撤销对23名学者的资助外,几乎没有任何学者所在机构公开调查、处理涉事学者。而这次,中国科协问责出版社,更令人感到错愕。这不应该是学术机构面对学术不端的态度,感觉成了学术不端的保护伞。

推进学术去行政化改革,这是多年前舆论就有的呼声。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也一再表示要对学术不端“零容忍”,可是,去行政化的改革面临很强的现实阻力。国家宣布取消高校、医院、科研机构的行政级别,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所公办大学的级别被取消;改革要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医院制度、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可这些机构都实行行政治理,行政权、学术权不分。

接连发生的学术造假案,将严重损害中国学术公信力。针对学术造假,首先必须就事论事地启动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按学术原则进行处理;其次应反思我国的学术管理、评价存在的严重问题,要破除改革的阻力,打破现在的学术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