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最新的科技信息

2023-12-05 22:50热度:5997

1、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27日报道,美国天文学家表示,关于火星北极冰帽上凸凹不平的槽沟和一个跟美国大峡谷大小差不多的裂缝是如何形成的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将近40年,现在他们终于揭开了这些地质特征之谜。 火星北极冰帽方圆大约有1000公里,冰尘层厚度达3公里。除此以外,它还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特征,自从大约40年前美国探测器对其进行详细探测开始,这两个特征就一直困扰着科学家。第一个特征是火星北极博勒拉峡谷(Chasma Boreale)一处长500公里、宽达100公里、深2公里的洼地。 很多专家推测,博勒拉峡谷是火山作用的产物,火山导致冰层底部融化,产生的洪水在火星表面雕凿出这样一个深坑。另一个谜是位于火星极地冰帽上的一个螺旋发射状沟槽。该沟槽的形状很对称,因此科学家想弄明白,这些沟槽是不是在火星自转产生的地心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根据这个理论,最靠近极点的冰的运动速度,比距离极点较远的冰运动的速度要慢一些,半流质的冰层被拉伸,发生断裂,扭曲形成这种螺旋形状。 然而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表示,这两种猜测都不正确,揭开这个谜底的答案既简单,又复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地球物理学家杰克·霍尔特和艾萨克·史密斯领导的一个科研组,利用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勘察轨道器”收集的数据进行研究,该仪器对火星冰帽下的地形进行了探索。 照片显示,火星北极冰帽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非常整洁,而且像蛋糕一样呈层状。事实上北极地表下的结构非常复杂,冰层的厚度和方向都有变化。这说明在数百万年前的远古时代,在冰和尘埃相结合的过程中,强大而持续的力量——火星风在不断给它们塑形。 霍尔特说:“谁也没料到火星地层会有如此复杂的结构。这些地层记录了这颗红色行星上的冰堆积、遭侵蚀和在风的作用下产生位移的历史。通过这些,我们能比以往更详细地了解火星气候史。”科学家认为,博勒拉峡谷并不是灾难性事件的产物,而是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 风在柔软的沙和冰层上侵蚀出一条裂口,这就像地球上的河流,在相对比较柔软的山谷岩石上开辟出一条前进的道路。后来冰和尘埃在峡谷两边慢慢堆积,形成两边的斜坡。至于旋转沟槽,天文学家认为是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地球上的风向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发生偏转,也是这种现象。2、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濒于死亡边缘时,一些人表示曾有过灵魂出窍的经历,其他人则表示好像走在一个充满光或者安宁感的地道内。所有这些感受并不是与死后经历的一次亲密接触。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所说的濒死体验可能不过由垂死大脑内发生的“电暴”所致。 这项针对重病患者大脑进行的研究揭示了大脑死亡前出现的短暂电活动爆发。研究员、重病特护医生拉克赫米尔·查瓦拉表示:“我们认为濒死体验可能由大脑耗尽氧时出现的猛烈电活动所致。”随着血液流动减缓以及氧量降低,大脑细胞发射出最后一个电脉冲。他说:“这种活动开始于大脑内的一个区域,而后快速向外扩散,这可能让人获得生动逼真的精神感受。” 查瓦拉就职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医学中心。研究过程中,他对7名重病患者的大脑活动进行了监视,以确定止痛药是否发挥作用。在死亡前,每一位患者的脑活动都在死亡前一小时左右逐渐减弱,并被持续时间30秒至3分钟的短暂“电暴”打断。 这位研究员表示,参与者的脑活动水平与完全清醒的人类似——即使血压降至无法测量到的程度也是如此——能够产生生动逼真的画面和感觉。他在刊登于《姑息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中指出:“根据我们的推测,如果这些患者能够苏醒过来,他们可能回想起这种电活动触发的画面和记忆。这是一种潜在的解释,解释很多患者苏醒过来后自称在濒死时有过灵魂出窍经历。” 4月公布的研究发现显示,濒死体验与血液中的高二氧化碳水平有关,这种高水平打破了大脑内的化学平衡,让人好像看到一些不可思议的景象。此前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有近五分之一被抢救过来的心脏病发作患者自称有过濒死体验。这些经历包括灵魂出窍、感到快感、看到地道、光、去世的亲人或者以往的经历。 目前,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人员正试图为濒死体验找到一个医学解释。他们要求1500名心脏病发作患者回忆心脏停止跳动后的任何记忆。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将图片放在25家英国和美国医院抢救室的高架子上,并且只能从上面才可以看得到。如果患者能够回想起这些图片,就说明灵魂出窍确实存在。首席研究员萨姆·帕尔尼纳博士表示:“我们将死亡视为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实际上经常与现代医学相违背。” 死亡过程开始于心搏停止,但我们也可以干预这一过程,让患者苏醒过来,有时候甚至能够在“死后”3到4小时身体已经冰凉时死而复生。帕尔尼纳说:“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可能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但很多人无法回想起这些经历。”他指出,查瓦拉博士并没有提供证据,证明他记录的“电暴”与濒死体验有关。“因为所有患者都已死亡,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3、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虽然最新确定的树居人(Homo gautengensis)可能是一种残暴的小型树人,但研究证实,它是人类的家族一员。论文作者达伦·克诺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它们可能已经会使用工具,甚至会使用火。 研究人员在南非豪登省史特克方登石洞(Sterkfontein Caves)里发现了一些距今200万到80万年的颚骨、牙齿和其他骨骼等化石碎片,从而确定它们是新人种。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人类学家克诺说,虽然目前只找到大约6个个体的一些化石碎片,但是科学家认为,直立行走的树居人站立时身高有3.5英尺(1米),体重大约是110磅(50公斤)。 与现代人相比,这种新确定的人种拥有更长的胳膊、像黑猩猩一样更加突出的脸、更大的牙齿和更小的大脑,不过它们的脑容量足以进行语言交流。克诺说:“尽管从这些迹象来看,树居人已经拥有自己的语言,但是与我们的语言相比,它们的语言非常简单,没有复杂的语气和语法。” 是人类但非能人 克诺表示,尽管科学家认为树居人(或称“豪登人”)是最早的人类,但是它显然在进化时间轴中出现得太晚,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直立人等体型更大的类人,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它们的发现时代,有些跟树居人相同。”这说明直立人的祖先比树居人直立行走的时间更早。类人或称原始人是人类、人类的祖先及其旁系亲属的统称。 此外克诺注意到,在东非发现的人类化石,大约比树居人早30万年,而且到目前为止它们还没被归类。他说:“恕我直言,我至今仍不清楚在人类进化时间轴里,哪个人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尽管树居人看起来不像是我们的直系亲属,不过它可能具有人类特征。 克诺表示,他发现的40个特征,显然都可以把这种两足动物与更像猿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区分开。这些特征包括,与南方古猿相比,树居人长着“更小的脸、细长的牙齿和更小的咀嚼肌及颌骨。” 几十年来,包括克诺在内的科学家一直认为,目前发现的这些树居人化石,是能人留下的。能人可能在200万到150万年前出现,它们曾被普遍认为是最早的人类。不过克诺说:“对南非人类记录进行14年的研究后,我认为我们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树居人是新人种。” 树居人是与能人不同的人种,而且出现时间更早。与能人相比,首先树居人的大脑更小,可能体积只有现代人的三分之一。除此以外,这种新人种还拥有更小的牙齿和颌骨。这或许能说明它们具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树居人偶尔生活在树上 克诺表示,虽然树居人可能主要生活在地上,但是有证据证明,这种人类偶尔也会生活在树上。内耳平衡器官的化石迹象显示,“它们的生活方式比较复杂,有些个体经常生活在树上,其他一些则喜欢生活在陆地上。”他注意到,目前在大猩猩和生活在森林里的狒狒身上,这种行为相当常见,雌性往往比雄性更爱爬树。 科学家在树居人化石的附近还发现了石器和使用火的迹象。在沉积层里发现的与树居人有关的最完整的人类祖先颅骨化石是Stw 53,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发现的。树居人可能利用石器割肉和砸断骨头,获得骨髓,除此以外,它们或许还用石器进行挖掘工作,获得可以食用的植物。 Stw 53颅骨上的砍痕显示“它不是被同类吃掉的,就是宗教仪式的牺牲品”。克诺表示,在相同洞穴发现的被烧过的傍人属(Paranthropus)的骨骼上的痕迹说明,“类人也是树居人的食物来源”。不过树居人并不只吃肉食。这种新人种的牙齿,显然说明它适于吃那些需要大量咀嚼的植物。该研究成果不久将发表在《HOMO》杂志上。 找到缺失的一环 发现这个新人种的地方被称作人类摇篮,最近宣布的南方古猿也是在这里发现的,据说它是类猿南方古猿和第一批人类之间“重要的一环”。但是克诺表示,这项最新研究令人们对南方古猿的发现产生怀疑。新发现的南方古猿的大脑很小,臂膀很长,跟猿的一样,而且腕关节也适于在树上生活,尽管两种生物都生活在同一时期,而且在相同地区,但是“它比树居人更加原始”。 如果南方古猿与这个新人种生活在同一时期,那么前者“是人类祖先的可能性更小”。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佛瑞德·斯普尔也认为,树居人和南方古猿的说法相互矛盾。他注意到,事实上一个研究南方古猿的科研组也同意Stw 53是比南方古猿出现时间更早的头骨。也就是说,树居人也许根本不是人,只是一种类猿南方古猿。 斯普尔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他表示,多年来专家们一直对Stw 53感到困惑不解。首先,“没有足够的骨骼保护可以使它的颅骨发生如此改变”。此外,确定南非类人化石的年代,比确定东非化石的年代更困难。“因为东非有很多火山灰层,你可以借助它确定化石的年代。”这个“奇怪的样本”跟目前已知的其他类人颅骨样本并不相符,这可能说明它是一个新人种。但是,这个新物种到底是人类还是南方古猿呢?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克诺说:“发现这个新物种的真正意义,是它显示了我们的进化树是多么复杂、多么枝繁叶茂。同一时期有很多不同种类,直到最近仍是这种情况。”至于树居人,克诺表示:“我的同事们将决定它是不是新品种,并决定是否会在他们的研究中使用这个名字。最终历史会为我们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