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上海消费者购房意愿逐渐回升,北京房产市场交易量也逐渐增加,北上广深楼市是否即将迎来一波上涨?

2023-09-14 17:29热度:4729

上海消费者购房意愿逐渐回升,北京房产市场交易量也在逐渐增加,市场端有回暖征兆,但北上广深可能会迎来短暂的分化行情,北京可能还会小跌,上广深3城稳中小涨概率很大。分享下具体的个人观点,供参考。

第一、4个一线城市楼市的历史行情01、以史为鉴

通过中指院2010年以来的房价走势图看,2015.05-2016.09期间,基于商品房去库存的需要,楼市调控整体松绑,房价大幅飙升。

其中,宇宙中心深圳房价飙升速度最快最高,其次上海,紧跟着是北京,最后是广州。在4个一线城市中,深圳、上海代表性很强,叠加湾区身份、科创产业定位加持,成为人才和资本追逐的对象,城市前景看好,房价一路狂飙。

北京是首都,政治优先,特殊性很强;而广州相对其他3城而言,老实说要弱很多,这个差异也体现在了房价上。

通过对过去10年房价梳理看,一线城市房价难以大涨,也难以大跌,维稳或者小涨是大概率事件。怎么说呢?除非楼市松绑,不然房价大涨是缺乏基础的。

02、过去6个月房价梳理

再来看下4个一线城市最近半年的房价表现情况,数据来源:中指院。

⑴波动幅度

在今年1月份之前,房价的月均波动幅度在1%的范围内;疫情到来后,房价的波动幅度齐刷刷地回落到了0.5%的范围内。价格波动幅度在缩小,很难就说房价开始降了,很可能说明楼市活跃度在降低!

⑵分城分析

从发展趋势上看,上海房价已经进入到了上涨通道,疫情到来后,成交下降,房价回落,但经历2019年调整期后,上海房价在疫情后看涨几率很大。

深圳房价是波动的,但这只是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的弊端在于受月均成交数据影响。比如,当月改善型成交多,反映在均价上,可能房价就是下跌的,因为面积大,总价相对会便宜些,反映在单价上就是下行的,但市场行情不一定就是下行的。

反之,当月刚需房成交多一些,折算成单价就会高一些,反映在数据上就可能是上涨了。而深圳房价的上下波动,反映的不一定是房价涨跌交替,可能更真实的反映是楼市成交活跃,刚需和改善成交量占比的交替。

北京房价连续几个月下跌,这可能是真跌,因为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在控制,人口在外流,购房需求在萎缩,这个趋势在疫情冲击下可能会延续。

广州趋势跟深圳类似,也是上下价格波动,道理跟深圳类似。但广州土地资源丰富,比深圳充裕很多,加上广州定位贸易、区域政治中心和交通中心,相比深圳主打科创,又是特区,一门心思谋发展,毗邻香港,香港房价30万/平米左右,带动作用还是很大的。

因此,一线4城房价基于不同城市定位,房价基数和上涨趋势呈现不同特点就在情理之中。

第二、4个一线城市的未来行情展望房价的涨跌,行业的通用标准往往是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我们延续这个标准,大致过一遍试试。

01、人口

很明显,4城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缺人,都不缺吸引力,缺的是政策,尤其是落户政策。

其中,深圳过去10年,年均新增人口50万以上,广州年均新增人口40万以上,“南粤双雄”无需去抢,都是人满为患;上海和北京受到人口规模控制要求,加上城市人口基数过大,城市的承载力有限,尤其是交通,过去10年,年均新增人口在20万左右,前年,两城人口新增为负。

随着4月9日落户文件要求,北京继续人口控制,上海、深圳、广州3城人口落户放宽,反映在购房需求上,无疑3城将增加,而北京首都地位,要人将是分分钟的事情。

02、土地

土地最充裕的是广州,其次是北京和上海,最后是深圳。

所以,供需关系反映在房价上,广州最低,接着是北京和上海,深圳房价最高。

03、金融

都很宽松,差异性不大。

从融360的数据看,2020年3月首套房贷平均利率,上海最低4.75%,北京最高5.35%,深圳5.07%,广州5.24%居中。

其中,全国首套房贷利率最低的10城,上海第一,深圳第四,广州第八。总体而言,一线城市整体利率处在全国偏低水平。

金融端信息显示,上海利于楼市成交,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深圳其次,后面是广州和北京,这个排序基本能反映目前4城楼市交易情况。

综合本节分析,前景上,深圳最佳,其次上海,再次北京,最后广州,这个前景排序符合目前房价排名;眼前看,跟金融端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

第三、4个一线在疫情后是否会迎来一波上涨行情?通过上面的分析,又鉴于4城市场容易受到国外输入疫情冲击,叠加深圳、广州和上海外贸占比高,小菜有以下结论,仅供参考。

01、疫情过后,4城在房价上会表现出短暂的分化趋势

深圳和上海城市吸引力和前景超强,经历房价调整周期后,叠加两城土地资源均不充裕,房价将率先回暖,并小幅上涨是大概率事件。

北京特殊性较强,确保政治中心各项安全是首要的,疫情防控会影响楼市复苏的进度,叠加人口规模控制延续,预计房价滞涨或小跌概率很大。

广州土地充裕,卫星城市距离近,也很强;在深圳、香港和澳门3核映衬下,人才和劳动力置业选择余地大;往高了置业,就去深圳、香港和澳门,如果够不着,那就干脆去卫星城市置业,压力会小很多;预计广州楼市复苏会略慢于深圳、上海,但会快于北京,房价稳中小涨概率也很大。

02、长远看,4城都将看涨

这个应该是共识,中国就只有4个一线,北京首都,全国人民都想去;深圳是特区,又是科创核心城市,每年新增50万人就是说服力;上海跟深圳类似,广州稍微逊色一些,但湾区身份加持,加上这么些年的积累,4城房价长期内都看涨。

但也要注意的是,“房住不炒”主基调不变,中央调控楼市的决心不变,结合历史房价经验看,在调控政策不“松绑”的情况下,楼市难以大涨!而基于4城无可比拟的城市前景预期,房价稳中小涨应是大概率事件。

综合全文:

上海消费者购房意愿回升,北京房屋成交量增加,预示着一线楼市在疫情过后,基于超强的城市吸引力和前景预期,成交开始活跃,楼市开始回暖。

不同的城市基于不同的城市定位,在疫情过后,市场端会有差异化表现。深圳和上海房价将率先进入小涨通道,但在调控政策下,难有大涨行情;广州经历短暂恢复后,也将整体维稳;北京房价受疫情影响会更大一些,可能会稳中小跌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