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谁能说出几条时事政治

2023-12-20 12:46热度:3842

  1.调控房价政府连出“重拳”  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出台,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调控房地产市场,被称为“国11条”;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正式出台, 从坚决遏制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等多方面遏制房价,被称为“新国10条”;9月,多部门分别出台措施,再次打出房地产调控“组合拳”。房价调控“重拳”贯穿全年,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有效抑制了投机性需求。  2.中国高铁里程跃居全球第一  1月7日,铁道部首次对外发布消息: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今年以来,我国高铁一再刷新世界纪录:京沪高铁全线贯通,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铁;国产“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达486.1公里,创造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铁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时速最高、在建规模最大、拥有系统技术最全的国家。  3.人大代表选举实现城乡“同票同权”  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一规定被形象地称为“同票同权”,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我国农村和城市每1名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如今1∶1的变化。“同票同权”,有利于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表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4.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行  5月1日至10月3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成功举行,被誉为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界性盛会”。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184天时间里,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观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成为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届博览会。  5.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拍回月球影像数据,完成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直接地月转移、成功环月等既定的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这标志中国探月工程迈出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为月球“软着陆”和更远的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基础。  6.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全会指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7.第六次人口普查进行  11月1日零时,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启动,涉及约13亿人口,共有600多万普查人员参与。这是近年来经济社会领域的一件大事,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这次普查首次把在境内的港澳台同胞、外籍人员纳入普查范围。11月15日,人口普查顺利完成入户登记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预计到2011年4月,这次人口普查将公布主要数据。  8.“天河一号”运算速度世界第一  11月17日,第三十六届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发布,我国首次有两台超级计算机位列前三。其中,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二期系统以实测运算速度每秒2566万亿次位居榜首,成为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实现了中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对提升我国自主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9.“国16条”稳物价保民生  面对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11月19日,《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发布,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这16项措施,包括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等。随着这个被群众称为“国16条”政策的贯彻落实,各地菜价应声回落,社会情绪逐渐稳定。  10.我国粮食产量“七连增”  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亿斤,比上年增长2.9%,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七连增”对保供给、保物价、保民生和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圆满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和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基础。1.调控房价政府连出“重拳”

中新网4月30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网站30日报道,印度国防部前日证实,美国军火商已在印度总值110亿美元的战机订单中落选,该合同将由两家欧洲军火商竞逐。这笔涉及126架战机的合同,被全球军火商认为是难得的大生意,如今美国遭冷落,可能将重创总统奥巴马“拉拢”印度的企图。美国驻印度大使更在同日辞职,或使两国战略关系蒙上阴影。 印度军火大单花落欧洲 据报道,印度表示,已不会考虑美国波音公司的F/A-18E“超级大黄蜂”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16“超级眼镜蛇”,留在考虑名单中的是欧洲“台风”式战斗机和法国“阵风”战斗机,这两款战机目前都投入对利比亚的军事任务。印方表示,这纯粹出于对技术层面的考虑。有分析认为,欧洲战机在入围战机中最为先进,这是因为美国军火商没有向印度提供最新型号的战机。 美驻印大使辞职 分析指印对美抱有戒心 报道称,就在美国失去合同的当天,美国驻印度大使罗默宣布辞职。他表示对印度的决定“深感遗憾”,使馆方面拒绝响应辞职是否与军售有关。但印度政府则认为,罗默是故意在此时辞职,并将打击美印未来的军售合作。 分析称,美国近年积极拉拢印度,并成功绕过公开招标,与印度签订巨额军售协议,并鼓吹让印度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国防专家认为,此次美国军火商遭“抛弃”,显示出印度始终对美国抱有戒心。加上华盛顿方面规定他国若购买美国最先进的军火,就需要符合美国的监督要求,可能令印度尤其不安。此外,印度政府正遭受贪污丑闻的困扰,不愿在战机合约上卷入另一场政治漩涡。 新合同将塑造印度未来空中力量 作为全球最大的军火市场之一,印度正积极推动军事现代化,从俄罗斯、欧洲或美国进口军火。这笔战机合同大单不但将塑造印度未来30年的空军力量,中标国家更能与印度奠定战略伙伴关系。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11月访问印度,曾大谈美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力向印度推销战机,以挽救美国的就业市场。应对阿富汗“新阶段” 【法新社华盛顿4月28日电】奥巴马总统今天要求其调整后的国家安全团队应对阿富汗漫长战争中的“新阶段”——努力让阿富汗人管理他们自己的国家。 奥巴马调整了他的安全智囊团,任命中情局局长利昂·帕内塔出任国防部长,资深外交官瑞安·克罗克为美国驻阿富汗大使,约翰·艾伦中将为新任驻阿富汗美军司令。 他还宣布由著名将领、美国在伊拉克战略的设计者及现任驻阿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接任中情局局长,指挥种种秘密情报行动。 奥巴马说:“在阿富汗,我们正进入一个新阶段,把安全责任移交给阿富汗部队,从今年夏天开始减少美国驻军,建设与阿富汗人民的长期伙伴关系。” 尽管奥巴马没有明确提及美国最终从阿富汗撤军之事,但他的讲话中不时出现“过渡”一词,暗示白宫希望减少美国在这个陷于困境的国家的足迹。从中国清朝末年开始,中日之间围绕琉球问题、日本首次入侵台湾等问题发生争议时,都有美国从中介入。 美国前驻厦门领事李仙得(Charles William Le Gendre)曾直接参与日本首次侵犯台湾,染指琉球。 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把琉球国划为由日本外务省管辖的“琉球藩”,要求琉球断绝对清的朝贡关系。翌年,封琉球国王尚泰为藩王。 正值此时,1871年琉球的八重山岛民69人漂至台湾,其中54人被高山族牡丹社居民所杀。当时清政府把高山族分为较开化的“熟番”和居于深山、缺乏教化的“生番”。清政府官员向日方解释,“杀人者皆属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不料这一说法却被日方抓住并夸大解释,把整个台湾都说成“化外之地”。大久保利通和大隈重信两参议员联名提出《处理台湾蕃地要略》,主张“台湾土蕃部落乃清政府政权所不及之地”,“应视为无主地”,“为我番属琉球人民遭杀害进行报复,乃日本帝国政府之义务。” 美国当时采取怂恿和帮助日本占领台湾的政策。美国驻日公使德隆(C.E.Delong)称,台湾等同于“无主地”,并向日方举荐美前驻厦门领事李仙得给日本当顾问。李仙得原本是出生于法国的贵族,后因与美国籍女子结婚而赴美定居。在南北战争中,李仙得加入北方军队,被提升为陆军少将。1866年,李仙得被任命为美国驻厦门领事,兼任台湾领事。1867~1872年间,李仙得经常随美国兵舰赴台,成为一个“台湾通”。1872年他受雇于日本外务省后反复强调,台湾和澎湖列岛是东亚战略要地,日本应予占领,动武前要先就八重山岛民遇害问题谈判,以证实清政府对台缺乏行使主权的能力。1874年4月,日军中将西乡从道率远征军出兵犯台,李仙得做随军向导,美国军舰“蒙那肯”号前往声援日军。 李仙得为日本政府提出的“攻台计划书”称:台湾平定后,支那政府必定否认我方对台湾的占领,所以,除了第一批的八千名士兵之外,还要送四千士兵到澎湖岛。此兵可进至厦门,占领此地,对清政府进行威逼,我预计可达成和平,并谋取到战费。 清政府对此提出抗议,指出台湾属中国版图,要求日方撤兵。日军受到台湾高山族抵抗,又因流行的疟疾,伤亡惨重,只好与清政府谈判。清政府委曲求全,舍琉保台。1874年10月,中日签署了《中日北京专约》。1875年7月,日本政府命令琉球番王停止对清朝贡。1879年1月,日本勒令琉球藩王尚泰一周内宣誓遵奉日本国法。同年4月,日本将琉球改名为“冲绳”。 1879年,清廷请求美国前总统格兰特从中调停。格兰特曾作为将军在美国南北战争中立过战功,后来曾两次当选美国总统。1877年,格兰特总统卸任后开始周游世界,1879年6月到达日本长崎,作为国宾在日本逗留了两个月。明治天皇也屡次会见格兰特,征询治国理政经验。 格兰特在中国见李鸿章时曾表示,“琉球自为一国,日本乃欲吞灭以自广”,但赴日后则被日方以《中日北京专约》为由搪塞,只好力劝中日互让,以免失和。美国还非正式地提出试探性“琉球三分案”,即琉球南部归中国,中部归琉球,北部归日本。 由于日本当时尚未做好对华开战准备,1880年只好暂且接受了格兰特的调停,但不接受“琉球三分案”,而是派人来华提出日本的分岛改约方案,即把宫古、八重山群岛让给中国,琉球其余部分归日本,但条件是修改1871年《中日修好条规》,即对西欧列强所有在华特权,日本都要“一体均沾”。 当时,清廷腹背受敌,面临俄、英在新疆陆地,法、日在东南沿海的两面夹击。在此情况下,清政府原拟同意日方的分岛改约方案,但内部意见呈尖锐对立之势。掌管此案的李鸿章奏称,“惟有用延宕之一法最为相宜”。但这显然只是清廷的一相情愿。 清政府一直避不签约,围绕琉球问题的中日谈判破裂。日本外务卿井上馨提出两个方案:一是用武力强制清签约;二是权当清已放弃对琉球争议,宣布“我国对琉球全岛有不容争辩之权利”。日本政府担心过早引发对华全面战争对日不利,决定暂先采用第二套方案,同时展开对华战争准备。结果,1894年甲午一战,清政府战败而被迫于1895年4月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痛失台湾50年,钓鱼岛也被包括在内。 (刘江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