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国家的宏观调控分别有哪些?(具体一点,多举一些)

2023-02-13 00:05热度:8061

宏观经济调控法的特征
  1、调控的主体为国家。与微观经济管理行为不同,宏观经济调控与主体是国家而不是具体的经济活动主体。
  2、调控的主要方式主要表现为经济政策,它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法律制度化表现,是一种“政策性法律”。
  3、调控的效力多为引导和鼓励。由于宏观经济调控多以政策性出现,政策的效力是在于引导和鼓励,而不是在于强制执行或者加以处罚。
  4、调控以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结点,体现出综合性

宏观经济调控法的调控领域
  1、有关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
  凡是涉及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就是宏观经济调控法要干预的问题。另外,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或者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也是宏观经济调控法所要干预的领域。
  2、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
  将宏观经济调控界定在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体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作用。
  3、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领域
  对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或者单个私人的力量难以办好的方面,政府需要直接进入或者以适当的方式促成私人进入。

宏观经济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1、国家统一决策原则
  2、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平衡原则
  3、协调原则
  4、引导鼓励原则
  5、预期原则

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方法
  一、颁布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基本法律
  仅有宪法的根本性规定显然不足,还必须将宪法的规定落到实处,因此,制定统一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法或者某方面单行方面单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法显得十分必要。
  二、制定临时措施法
  “临时措施法”不但使政策具有了法律的强制性的效力,也使法律法律吸取了政策的灵活性。
  三、颁布指引性政策和实施优惠政策
  四、提供信息服务和劝导服务
  五、惩罚违法行为予以纠偏
  尽管政策是引导性为主,但是违反政策也应受到一定的“惩罚”。这种“惩罚”可以体现为无法获得国家给予的鼓励或者实际的优惠,也可以体现为在竞争中因不符合宏观调控方向,没有优势而竞争失利。

采取宏观调控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公有制决定了社会各部门、各企业及劳动者利益上的一致性,使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二,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控制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第三,执政党有能力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

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通常有:
  (1)法律手段与经济政策,如:调整税率、金融、财政补贴等
  (2)计划指导,如:国家大的投资规划,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实行配额制度
  (3)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
  ②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
  ③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