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现在中国一共多少次宏观调控

2024-05-12 09:23热度:729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五次紧缩型的宏观调控,时间段分别是:1979-1981年、1985-1986年、1989-1990年、1993年下半年-1996年、2003年下半年-至今(此前,1998-2002年为扩张型的宏观调控)。

中央从1979年开始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1980年之后变得严厉,年底调整了国民经济计划,降低各项指标,压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当年还发行了48亿元国库券,冻结企业和居民的余钱,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这些措施实施之后,GDP和物价指数的增长率都在1981年开始下降。

1985年,国务院要求各地制止物价继续上升、压缩基建项目,并派出检查组赴各省检查。央行加强了贷款额度的控制,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物价指数和GDP的增长在1986年趋于平缓。

1988年9月,国家就决定实行强行着陆的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严格项目审批等措施压缩投资规模,并对重要生产资料实行最高限价;央行严控信贷规模,一度停止对乡镇企业贷款,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国家从1993年开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当年9月发布16条措施,包括提高存贷款利率、控制信贷规模、制止乱集资、发行国库券、削减基建投资、通过审核排队的方式严控新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五次紧缩型的宏观调控,时间段分别是:1979-1981年、1985-1986年、1989-1990年、1993年下半年-1996年、2003年下半年-至今(此前,1998-2002年为扩张型的宏观调控)。

中央从1979年开始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1980年之后变得严厉,年底调整了国民经济计划,降低各项指标,压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出;当年还发行了48亿元国库券,冻结企业和居民的余钱,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这些措施实施之后,GDP和物价指数的增长率都在1981年开始下降。

1985年,国务院要求各地制止物价继续上升、压缩基建项目,并派出检查组赴各省检查。央行加强了贷款额度的控制,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物价指数和GDP的增长在1986年趋于平缓。

1988年9月,国家就决定实行强行着陆的宏观调控政策,采取严格项目审批等措施压缩投资规模,并对重要生产资料实行最高限价;央行严控信贷规模,一度停止对乡镇企业贷款,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国家从1993年开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当年9月发布16条措施,包括提高存贷款利率、控制信贷规模、制止乱集资、发行国库券、削减基建投资、通过审核排队的方式严控新开工项目、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开发区、停止出台新的价格改革措施。1994年,各项措施都更为严厉,并且对部分产品实行直接的价格管制。1995年,又两次提高贷款利率。紧缩在1996年之后取得了明显效果,物价指数下降;GDP增长率也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0%左右的高位,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2003年,当经济刚刚从GDP增长率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波谷走出,国家就迅速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当时经济还没有出现过热迹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长并不快,但存在煤电油运紧张的隐患,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较快。当时的紧缩措施主要是控制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抑制投资过快增长。
2005年之后,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局面大大缓解,但经济运行又出现了新问题,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急剧上涨,国家连续出台针对房地产业的经济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提高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等。2007年之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加速上涨,宏观调控措施更加严厉,一年之内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调高存贷款利率。此次宏观调控的效果,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得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