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造车新势力,今天的一地鸡毛,当年真的就没人预料?

2023-06-30 05:45热度:7159

大约三年前,我收到好几家汽车企业的工作邀请,不仅可以提供不错的发展机会,而且开出的底薪都非常吸引人。这些企业,无一例外的,都是一些名字我们不太熟悉的所谓造车新势力。

而我所以能被邀请,除了是很多以前老同事的推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有汽车主机厂工作的经历,并且曾经担任过一家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公司的大区总监,不仅熟悉市场终端,而且在我负责过的区域,还有很多经销商资源。

虽然这些企业开出的条件都很诱惑,但是我在查看了这些企业的相关资料之后,最终都选择了放弃。

这些企业都有几个共同的特征,第一,企业刚成立,投资方之前根本就不属于企业业内人士。但是融资能力很强,所以显得财大气粗,也愿意花钱从一些传统汽车企业里去挖人。

那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这些企业在描述企业前景的时候,大多形容得非常美好,但当前,除了说自己很有钱之外,关于造车,大多停留在PPT上,很多企业似乎连造车的基本条件甚至都还不具备。

这些企业在当时被中国汽车市场称之为造车新势力。而只是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中国汽车市场的造车新势力,竟然有上百家之多。不要说消费者,就是我这种汽车业内的人士,很多新势力的品牌和名字,我也是满脸茫然。

开出不错待遇的造车新势力我不敢去,可能是我性格的胆小。而很多熟悉的亲人和朋友在购买电动车,遇到一些不熟悉的品牌来咨询我的时候,我的态度也非常明确,最好不要买。当然,在初期,很多造车新势力也是无车可卖。

我在汽车主机厂做过项目工程师,我知道,汽车产品从研发到生产,是一个比较复杂,并极有技术含量的事情,造车新势力生产的电动汽车除了驱动性质不同,其它方面,和传统汽车生产流程并没有两样。

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流程不能少,而车身,底盘等技术,也基本差不多。包括安全技术方面,电动汽车和燃油车更是没有区别。而我们知道,像自主知名品牌奇瑞等,从开始造车到现在,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才能达到目前相对稳定的技术水准。

一个刚成立的汽车品牌,立马就生产汽车?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其实是非常荒唐的。

电动汽车的驱动技术可能相对简单,但是车身和底盘方面,和传统燃油车技术,应该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单从基本的造车技术要求来看,很多造车新势力,其实是不具备造车条件的,或者说,造车新势力想要把车造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和传统汽车企业一样,也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积累。

所以,很多想买电动汽车的朋友,我的建议是可以选择奇瑞,北京汽车等主流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这些车企的生产技术稳定,而且后续的产品服务也有保证。

但是在当时,造车新势力不仅热度非常之高,而且风光势头似乎有掩盖很多传统车企的味道。一百多家造车新势力,在全国各地圈地融资,忙得不亦乐乎。中国汽车行业,似乎就要进入造车新势力的新时代了。

这种状态,其实是很荒谬的。且不说新势力里排名靠前的企业生存都很艰难,基本都是靠烧钱赢得关注的模式,那些我们根本没听说,目不暇接的排名靠后的新势力,怎么看,感觉都是一个个的笑话,或者说,根本就是一个骗局。

但是在这种背景下,造车新势力在中国汽车市场,竟然还能持续折腾几年,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了。

不过进入2020年之后,造车新势力的真面目,就慢慢地被残酷的市场现实打回原形。一百多家造车新势力企业,除了排名靠前的几家还能正常生产,大多造车新势力基本都 面临着停滞甚至倒闭的状态。而造车新势力欠薪的事件,时有耳闻。

才两三年的时间,从曾经的热热闹闹,到今天的一地鸡毛,中国造车新势力实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华美转身。

退潮了,才能发现谁在裸泳。

中国造车新势力今天的一地鸡毛,当年真的就没人能预料?真相,谁又能知道?

小叶闲话,汽车话题的即兴表达。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反感,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