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最近很多地产公司暴雷,难道地产行业的好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2024-05-24 17:55热度:824

“宁可不接工程,也不要为了业绩而承接工程,经营口对准市政、基建、财政项目,房地产项目要慎之又慎”!公司高层会议的记录里的领导讲话如是说。

在工程行业摸爬滚打近十年,见证了行业的兴盛和繁荣,也目睹了行业的没落与惨淡。去年340家开发商宣布破产,郑州春节期间新房交易20套。刚过春天,地产却进入了寒冬,建业地产结构调整,死不承认裁掉了61%的员工,名门地产简单粗暴放假3个月。高周转的时代已经到来,如同郁亮所说,地产进入了黑铁时代。

毫无信心的需求者郑州去年春节销售销售了16万套,最高的2016年销售了33万套,不是房子太好卖,而是需求太旺盛。反观现在,市场冷静得可怕。或许是大家“买涨不买跌”的从众心理,或许是疫情经济双重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尽管中央出台降准、降息,地方也纷纷出台限跌令,可没有信心的需求者,让楼市成为了一潭死水。

随便问一个人,随便在网上搜一搜,得到最多的是:“房价还会继续跌”。而有些地方又存在着房价腰斩、膝斩、脚斩,跌倒吐血的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法拍房纷纷出现。

焦虑不安的供给者去年年底,我负责项目的甲方董事长莅临现场,对进度十分不满,但他仍然没有改变一贯的强硬姿态,当着我的面训斥他们的高管,又是力度不够,又是执行力差,总之我们的进度不利,就是他们的管理不够强硬。而他最务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担心我们拖欠的那一点点工程款,我手里有十几个亿的资产,你们不要有顾虑,只管推进就可以”!

是的,放在前几年,正在进行的工程约等于钱,而如今却变成了烫手山芋,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本来成本增加,利润下滑,但利息却在持续攀升。无奈之下只能降价变现,越降价越没人购买,走进了死循环。

惴惴不安的下上游在这样的背景下,谁会再投资增加供给,增加了供给没有需求,又有谁来承建、谁来供应材料。年前和一个长期承接恒大精装修项目的老板吃饭,联系材料供应商,业务很难达成。喝了一口酒,他慢吞吞的说到:“以往,这些供应商听说我接了恒大的活,纷纷上门,表示愿意垫资,如今他们只想不接到我的电话”。同样的,我们集团下属的商混站也实行了现金交易的制度。

再下游的劳务年前工程款回收都不太顺利,有些年后还在持续的走着讨薪之路。而农民工也在家里,不像往年,十五之前就纷纷离开了家。

房地产早晚都会走到这一步,往日的好日子一定是一去不复返,接下来将会慢慢的平稳过渡,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作为地产人,今天是我失业在家的第33天。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将近20年的摸索,直至“98房改”的诞生,才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中国。

1979—1985年试点售房

1986—1990年提租补贴

1991—1993年以售代租

1994—1997年全面推进房改

1998年正式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全面停止福利住房分配制度。

商品房时代正式来临。

自此,各家房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发展迅猛,势不可挡。

2010年万科销售额1000.6亿,成为首个千亿房企。

2012年绿地和保利分别以1078亿、1018亿跻身千亿房企行列。

2014年万达、中海、碧桂园、恒大相继成为千亿房企俱乐部成员。同年,万科、绿地突破2000亿大关。

2015年恒大突破2000亿,与万科、绿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2016年碧桂园发力,成为既万科、恒大之后第三家突破3000亿的龙头房企。

2017年碧桂园仅用1年时间,以5342亿成为首个跻身5000亿俱乐部成员,硬将“三千亿”时代跨入“五千亿”时代。同年万达宣布退出房地产。

2018年千亿房企达30家,阳光城、中南、富力、正荣、金科、中梁、金茂、融信等均在这一年迈入千亿。

2020年千亿房企首次突破40家。中骏集团、禹洲集团、新希望地产、建发房产、华发股份首次突破千亿。

然而,2021年初华夏幸福开始暴雷,随后蓝光、泰禾相继出事,下半年恒大领头,新力、花样年、佳兆业纷纷倒下。中梁、世茂、正荣等当年的后起之秀目前也深陷泥潭。相信2022年的路上还会有企业不断倒下。

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早已远去,正如万科现任掌门人郁亮所说,黑铁时代来临,曾经的辉煌将永不再现。

而我,也在求职和换行中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