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据说近期油价下跌成主基调,会到5元以下吗?

2023-12-16 17:13热度:3247

目前在我国来看,油价低于5元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内成品油价调整的主要依据,这分为三个部分,第1个部分是国内的运输和销售成本,第2个部分是国际油价,第3个部分是国内成品油税费。

第1个部分不说了,基本成本固定。

第2个部分是国际油价,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经济下行趋势的逐渐明显,需求放缓是主要的趋势,所以国际油价将在未来保持持续的低位震荡,但是继续下行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现在主要低位运行了,一个原因是美国页岩油产能的增加,页岩油开采成本高于传统石油,这样就只会抑制油价上涨,而不会促进油价的下跌,所以现在的油价保持在50美元以上还是主要的趋势。

第3部分是国内的税费,这部分是基于国内的经济情况进行调整的,在以前国际油价维持在100美元以上的时候,我们通过减免税费和增加补贴来维持国内的低油价,而现在,由于国际油价腰斩,我们增加了一定的税费,来维持国内的油井运转以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今年我们面临了经济下行的压力,所以在年初进行了税费的下调,但是目前看来进一步下调的税费可能性比较低。

所以一方面国际油价有一定的波动下限,另一方面,国内油价的税费,不会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所以未来中国国内成品油价将保持6~8元之内的区间震荡,不会有太大的振幅,低于5元是不太可能的。

感谢邀请!

我认为,2019年国际油价因为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导致需求关系倾斜,国际石油价格波动性正在加强,而非单边下跌的态势,下跌并非当前国际油价的主基调。国内油价要调整至每升5元的水平以下,可能性不是太大。

这可能让大家失望了,但事实确实如此。

我们不能一贯诟病国内的调价机制,因为它在某个时间段里特定油价的走势里,对于调低油价是有利的。

在2018年12月26日时,国际石油价格在经过近似雪崩似的下跌后,触及底部区域。当时,布伦特石油价格最低接近50美元/桶,而美原油也在40美元/桶的价格以上止步,并且开始了反弹的过程。在经过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整理的阶段后,截止目前,布伦特石油价格在59.77美元/桶,美国石油期货价格为54.03美元/桶。在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后,布伦特石油价格每桶上涨超过了9美元,而美国石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了4美元。

而国内汽油价格的调整,已经调整至2018年的12月26日相当的水平。

在2018年12月26日时,国内92#汽油全国均价大致为每升6.71元,而当前92#汽油的也在每升6.71元的均价水平。当前布伦特石油价格较2018年12月26日每桶上涨了9美元,美国石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了4美元。

最近一次的调整油价在10月21日24时,当前保有的石油变化率为-4.04%,预计可下调的幅度为每吨180元。

通过以上的对比后,我们就会发现,国际石油价格波动性加强后,对于国内油价的调跌非常有利。

而国际石油价格的基本面,在短期内很难出现较大的改善,特别是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导致的石油需求减少。同时,OPEC+在稳定石油价格上执行了减产计划,并且减产计划完成率达到了200%,仍然,没有推高国际油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石油需求的大幅减少客观事实。

正是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性还会加强。

不管从那一方面说,下跌仍然不是当前国际石油价格的主基调。没有大的单边的下跌趋势,国内油价很难调低至每升5元的水平以下的。

近期,国际石油价格出现了反复,短线的飙涨,主要因为美国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导致的。但这不是一个长期的因素,随着美国油井数量的增加,美国石油产量的不断高企,美国国内上升的需求就会出现再平衡。这个短期的因素也会消失,对油价上涨的推动力相对有限。

中国仍然是国际石油进口的大客户,而最近中国公布的第三季度GDP增速为6.2%,虽然较二季度基本持平,但是与2018年的同期相比,已经出现的下降,这也导致了中国的石油需求下降。

从长期来看,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主要因素还是全球经济前景黯淡导致的需求下降,和OPEC+石油出口的再平衡的过程,国际油价将会趋于更小的波动的空间。

那么,国内油价92#汽油价格调整的幅度也会减弱,可能会大致维持在每公升6.61元的水平上下。

至于,每公升5元的低油价,可能只是历史了。

以上所述,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在评论里发表不同见解,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