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呢?

2024-05-31 15:31热度:3115

我们认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意义主要在打破美元霸权,预防财富流失,重建金融体系这三大方面。接下来对其进行阐述。

第一、打破美元的金融霸权美元利用美元霸权获取巨额利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获得巨额铸币税;

2.美国通过美元贬值,减轻外债负担;

3.美国利用印钞弥补财政赤字,稳定经济,将通货膨胀转嫁给他国。

只要美元在,美国就可以吮吸全世界的血供自己挥霍。

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将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

第二、预防财富流失到国外美元作为无可争辩的国际货币,享受了巨大的财富收益。如果再有一个全球通用的数字货币,势必将加速财富的聚集。比特币和以太币因为是在币圈使用,受众人群少。但是Libra的出现不一样啦。

接下来分析Libra,看看其在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力。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发行天秤币(Libra)白皮书引起全球震撼。

Libra做的事情是颠覆传统支付体系的事情。

1.是一种稳定币。价格保持恒定不变。其目前与四种国家的法币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包括美元,英镑,欧元和日元。Libra不像比特币和以太币,行情一直波动。货币恒定不变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稳定的价值可以让财富不缩水。Libra币的稳定价值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小国家的法币可能因为不稳定而不被国民使用。阿根廷就是全球第一个超过一半人口不再使用本国法币的国家。阿根廷超50%国民在使用Libra币。

2.其目标是代替各国的法币。(通过抵押机制实现)

美元霸权就是因为国际贸易的通用货币。美元霸权只是在国际贸易之间和个人关系不大。而这次Libra影响力不一样,它可以直接影响到个人的数字钱包。一旦在全球推广,其霸权地位更更稳固,更彻底,更无从反抗。

3.用户群体庞大,可颠覆全球货币支付体系:Facebookb本身有27多亿的用户,包括VISA,ebay,Paypal,Mastercard等等支付渠道和场景。任何一个Libra用户都可以像我们发微信一样,快捷,低成本的进行全球转账。目前各个国家的支付体系不统一,需要清算,结算,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成本。

从以上三大方面来看,一旦Libra推广成功,那对于我国来讲是非法不利。因此,央行加速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目前已经内测数字货币,预计不久消费者就可以使用啦。

第三、重建金融体系,预防洗钱和非法融资等经济犯罪。数字货币的一个基础就是信用和信仰,背后的支撑是最优质的的资产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作为全球第二的经济体,有必要打破美元这一不公平的金融体系,以此来保护本国的资产不外流。数字货币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去中心化,这样可以有利于瓦解美元这一金融交易中心,同时预防洗钱和非法融资等等经济犯罪。

综上所述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打破美元霸权,预防财富流失,重建国际金融体系,预防洗钱和非法融资等等经济犯罪。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我们将见证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世界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壮大!!

大家对于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意义有什么看法?

欢迎━(*`∀´*)ノ亻!发表宝贵观点参与话题讨论!

我是优质财经领域的创业者,请关注我,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一路同行,带您步入中产阶级,实现财务自由。码字很辛苦,请您点个赞!不胜感激!

以目前央行的公开表态来看,其定位于纸币的数字化尝试,主要用于替代M0。类比纸钞,纸钞进行支付的时候,是不需要账户的,DCEP也是这样。只要交易双方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也就是说,你在支付的时候,是不需要绑定任何银行账户的。现在用微信、支付宝也好,都要绑定一张银行卡,但DCEP不需要。

DCEP能保护隐私,但不能完全匿名DCEP主要定位于替代M0,纸币就成为其重点替代的对象。纸币的流通过程几乎无痕,也就带来了纸币支付匿名、遗失不补的特点。这一方面为保护公民日常个人隐私提供了便利,但也同时成为部分非法交易的温床。尽管近年来大数据技术使得大额现金交易能通过纸币上的冠字号码实现追溯,但仍然留下了较大盲区。

DCEP本身是一串数字,其中携带了持有者的个人身份认证信息。在每一个交易环节均需要系统确认的情况下,一个DCEP从创设到消亡所经历的每一个节点理论上都会被记录下来。这些记录经过严格加密,不会被非授权机构获得,因此使用者的隐私可以得到充分保障。但如果使用者涉及违法活动,其资金的流转路径又能完整呈现,将给打击违法犯罪提供强有力的武器。因此,DCEP所实现的是有限匿名,即对社会公众匿名,对经过授权的执法机关显名。这是纸币所不具备的重要特点。

DCEP能使支付市场竞争更加多元一种观点认为DCEP能大大抢占支付宝等平台的市场份额,甚至完全替代。笔者认为,DCEP在法定强制性、隐私保护、离线支付等方面的确更胜一筹,但对支付产品而言,商业化的支付场景体验优化或更加重要。比如,支付宝等平台经常推出支付优惠、抽奖、分期付款等活动,也有花呗等小额消费信贷产品,这使其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相比之下,DCEP在央行层面只会承载基本的支付功能,优化体验的工作将由发行机构自主进行。也就是说,DCEP仅仅提供了另一种支付选择,而能对支付宝等现有平台造成多大冲击,取决于其自身的进一步优化程度和市场选择。

DCEP对存款市场竞争更加多元虽然DCEP采用双层运营架构,央行不与商业银行争利。过去商业银行吸收储存面临同样的挑战。因为人民币数字化,传统吸收储存的优势例如距离近,线下服务好等优势都没有了。商业银行必须深耕自己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必然进入白热化层面。

DCEP能使大量交易更加智能化 但不会直接搭载智能合约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经明确表示:目前现钞并未承担除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四大基本职能之外的其他功能。加载除法定货币本身功能外的智能合约,将影响DCEP的法偿功能,甚至使其褪化为有价票证,且有损毁人民币之嫌。这一表态否定了DCEP直接搭载智能合约的可能。

但在原型系统中,央行就加入了DCEP与数字票据交易所的互动,主要实现票据交易中的券款对付功能。这说明DCEP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利用数字媒介对现有各类交易进行优化的问题。也就是说,DCEP天然是智能化交易的优质载体。尽管不能直接搭载智能合约,但不妨碍DCEP仅作为流动货币来参与到当前各类交易的优化过程之中。其具有的分布式记账、离线支付等功能,的确可在相当多的应用场景下提高交易的可靠性。因此,DCEP大概率将成为各类智能交易的重要组件。

DCEP能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但难以明显影响美元优势地位当前一种激进论调认为,中国在全球率先推广法定数字货币,不仅是金融科技领域的进步,也会对美元的国际结算工具地位构成冲击,并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进程。该论点的主要逻辑,是中国此举可以抢占全球电子支付领域的制高点,从而逐步挤出美元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同时,饱受争议的Libra在听证过程中也被反复论及有助于对中国推出数字货币形成制衡。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下,这一政治因素更易被不断放大。

笔者认为,一种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该国综合国力和经济稳健程度,而不在于货币本身的存在形式。诚然,央行数字货币能较大程度提升人民币在电子支付领域的便利性。但也不应忽视,便利性只是人们使用某种货币所考虑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币值本身的稳定性,交易对手的认可程度等因素同样重要。不可否认,尽管在新冠疫情和石油危机的双重打压下,美国经济在今年出现较大波动,但美元仍然是目前国际市场最主要的通行货币。削弱美元霸权的确是一种美好愿望。但苦炼内功,增强自身实力才是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必经之路,不宜对人民币流通形式的创新寄予过多题外涵义,这也超出了DCEP本身的设计能力。

DCEP能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不能一劳永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DCEP可追溯的特点使得央行能够更好地监测整个市场的货币流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以往对M0领域的观测盲区,从而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提高传导效率。在当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背景下,央行可以在定向降准等传统工具之外进一步创新,获得更加精准的政策工具。这无疑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肇始于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格局,属长期形成的复杂结构化问题,且短时间内难有实质性变化。因此,M0可观测性的改善,并未触及病灶根源,也谈不上根治。出于风险控制和管理成本考虑,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业务中的顾虑仍然需要系统性的改革来逐步解除。DCEP作为一种感知渠道,能为这种改革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创新依据,但指望DCEP直接解决难题无疑超出其能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