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铜价涨到最高点之后立刻崩盘,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铜价即将大跌?

2022-11-14 16:46热度:1963

我并不认为铜价会大跌,相反我认为铜价会继续持续高位甚至上涨。

近期下跌是之前铜的金融属性被高估而导致的调整。当前的形势与2007年有本质的不同,关键的有两点,一是比特币部分替代了工业金属对抗通胀的金融属性,二是中国并未跟进美国的刺激计划,而且即便是美国当前的刺激计划仍局限在终端消费一侧。因此铜价不会出现2007年那种大幅上涨。现在的回调是对铜金融属性高估的一种修正。

但是铜作为重要工业原料,暂时尚无较好的替代品,未来的需求增长较快:一是各国后疫情时代的经济恢复。二是美国回归制造业和基建计划的推出。三是碳中和背景下对铜的需求猛增。多种因素叠加增加了铜的需求。

疫情过后,世界面临全面经济复苏,复苏从那里开始?那里着落?关键点在民生上。疫情不会完全终止,首要任务是创就业、保民生,轻工消费,电信消费,吃、穿、住、行、医、学都以信息化为基础,不要指望世界大基建,军工、制造以维持现状为主,金属能源不可能大涨。疫情之后,世界的军事冲突会减少,美国会不会搞大基建,看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只要美元的地位不改变,虽然美国衰落了,特别在军事上,但它不会分崩离析。

美联储会议打算加息,你关注了吗?你认为会有啥影响?

谢邀!

已在之前几个问答中回复了,如《#美股为什么会出现深V大逆转# 通胀或股票,美联储陷入两难,未来的走向将会怎么演化?( )》、《美国疫情这么严重为什么没把美股带崩盘,反而蒸蒸日上呢?( )》,以及几个直播中详谈(可在我的快手号中看直播回放),这儿就不另赘述了。

再转发昨天的#今日美股#点评:

#美股:股指悉数走高 科技股涨幅领先# #木头姐PK巴菲特2022上新#美股周五尾盘走高,科技股涨幅领先。亚马逊与Snapchat公布财报后股价大涨。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46.7万远超预期,推动国债债券收益率飙升,并强化了美联储将最早在3月加息的市场预期。

周五经济数据面,美国劳工部报告称,1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46.7万人,高于预期的12.5万人,前值为19.9万人。

数据公布后,交易员们认为美联储在3月政策会议上选择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的可能性接近二分之一。

周四美股收跌,此前Facebook的母公司Meta Platforms令人失望的财报引发科技股大跌,并使股市整体承压。当天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盘下挫3.7%,创2020年9月以来的最差单日表现。标普500指数下跌 2.4%,创近一年来最差单日表现。道指收跌518.17点。

思进 #每日美股点评# :昨天,在Meta Platforms公布季度业绩后,几乎所有人都放弃了,他们抛售所有科技股。这显然是错误的解读。今天,投资者开始分别看待这些公司,而不是整个行业。

Meta Platforms的急剧缩水,“元宇宙”(Meta)的大跌,说明“元宇宙”也救不了前脸书了,并拖累标普500指数走低,这清楚地提醒人们,标普500指数中的大型科技股高度集中带来的脆弱性。

尽管新冠感染病例激增并导致一些企业关闭,但美国雇主上个月的新增雇员数量仍高于预期。美国1月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幅高于预期。

今日,前美国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表示,投资者需要为美联储在年内剩余七次会议上全部加息,甚至是一次性加25个基点以上的可能性做好准备,这和我之前的判断完全一致。特别是1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长46.7万人,远超过预期,以及薪资上升的幅度,进一步强化了加息压力。

恰好,昨天(大年初四)10:00,以“木头姐的成长股和巴菲特的价值股谁家强?”为主题,连麦了美国大型基金管理人@张庆全教授 、全球最大的价值投资网创办人@CharlieGuru田博士、 和@catherineduan ,其中也谈及了这个问题,点击观看: ……)

顺便回复一个网友的询问,你觉得印度人的英文怎样?

常看到有嘲笑印度人的英文口音段子,其实,还真别嘲笑印度人的英文,就拿我所在华尔街来举例吧。

近年来,华尔街除了犹太人和WASP,最多的就是三大族群:印度人、前苏联和东欧、和中国人,注意到,我们以为印度人英文不如我们,但后来我问了好几个犹太、白人同事,他们都说,平均而已,以第一代移民而论,都是留学背景的,印度人的英文比我们好,而且好很多。我们中国人的英文听上去——除了真不行的(也进不了华尔街)——sounds weird……

后来我知道了,这和我们的英文教育有关,太正式太注意语法了,不自然。这样说吧,就像老外学中文,说的是书面上的话;而印度人虽然有咖喱味儿口音,但比我们自然,用词更精准,什么时候用小词儿,什么时候用大词儿,更接近以英语为母语的……点到为止吧。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陈思进财经漫画”系列第二部《漫画生活中的金融》新鲜出炉、我的财经图书“收官之作”《投资的方法》也即将上架,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为应对40年来最大通胀,市场笃定美联储今年缩表几成定局,而美中货币政策背道而驰,利差逐渐缩窄,恐让逐利的资金流出中国,届时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可能会受到制肘。受美联储鹰派言论影响,中国股市在27日滑入熊市,从去年2月10日峰值下跌超过20%%,人民币则创下七个月来最大跌幅,一度缩水达到0.7%,同期,美国和欧洲股市也哀鸿遍野。然而,最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一翻表态又让市场峰迴路转,他说,美国需要三年的时间,才可以实现2%通膨的目标,更令人深思的是他说,美国离经济复苏之路还很漫长。

是不是美国的加息周期就会戛然而止?诺奖得主克鲁曼坚定认为美国必须走在继续纾困的道路之上,他认为美国经济埋在更深的洞里,打仗若一心求胜,又岂问军费多少。但个人认为,在美联储政策工具箱里,最管用但操作难度最大的工具不是加息和缩表,而是对预期的引导,鲍威尔的一翻讲话并不是要扭转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而是要消除市场对加息和缩表的恐惧。因为美国就业已经恢复到疫前,经济也录得强劲增长,如果不加息,通胀之火就会越烧越旺。

美联储加息以及在购债归零后缩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我们的影响并不是狂风骤雨的打击,而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中国是全球的世界工厂,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美元是国际结算货币,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对中国不可能不产生深刻影响。虽然中国目前来说仍然是一个较为封闭的金融市场,对资本的管制十分严格,而且近年来对比特币和地下钱庄的打击也减少了走资,疫情期间海外旅游按下暂停键,每年为国家节约外汇近2000亿美元左右。但是,近几年来中国金融开放的力度在加大,对外资的资本管制也有所放松,同时也减少了对汇率干预,汇率市场波动更加明显。

为应对疫情冲击,全球央行超发了11万亿美元的货币,泛滥的国际游资在逐利动机的趋使下,部份资金流入中国。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后,这些套利资金也会陆续流出中国,这将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冲击。那么这个影响会有多大呢?,2018年到2021年,外资累计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7000万美元,分别占债市和股市的比重为3%和5%,应该说这个比重并不购成多大威胁,但从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看影响就不一样了。中国外汇总资产约9万亿美元,总负债约7万亿美元,净头寸约2万亿美元,总资产中,直接投资2.46万亿美元,其它投资2.2万亿美元,证券投资1万亿美元,储备资产3.3万亿美元,从资产结构上看,流动性差的资产占比相对较高。

如果说这些资产真实可靠的话,美联储加息缩表对人民币汇率影响是有限的,但如果真实性存疑的话,影响就大不同了,比如2021年我们对香港的进口是97亿美元,而香港统计处数据是香港向大陆出口3404亿美元,两者相差3300美元,这样的情况过去也有,2011年以后中国对10大贸易伙伴的出口明显大于对方所接受到的进口。外汇总负债中,直接投资3.4万亿美元,其中股权投资3万亿美元;证券投资2.1万亿美元,其它投资1.5万亿美元。可以看出,整体负债中流动性强的资产占比十分高,如果美联储加息缩表,资金出逃将集中呈现,如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支撑,人民币汇率就有溃败的风险。

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后,发达经济体国家也会随之跟进,资金成本的上升会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反过来又压制了以欧美市场为主的中国出口。目前,在中国经济中外贸出口一枝独秀,如果外贸出口受到影响,意味着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拉动经济成长的马车集体感冒,这无形中加剧需求萎缩、供应冲击和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迭加外资出逃的压力,资产和债务泡沫就有被刺破的可能。2022年中国经济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作为普通百姓大家要系好安全带,谨慎投资,作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