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要闻

漳州房价全国排名第23,你怎么看?

2024-05-30 21:00热度:6246

对房价没研究,但看图这明显是在高位上嘛,而且挂牌数很小,像是被冻住了。

房价的涨跌,即是供求关系左右,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种货币现象。漳州房价飙涨,也就是两年内的事情,那么原因是什么?我想可能有几点:

一是厦门房价的外溢效应。从角美、龙海、漳州港等与厦门接壤或隔海相对的地区上涨,逐步蔓延至市区。炒房客在厦门限购限贷,或者高位风险下,涌入漳州,短时间内提高需求量,抬高价格,这是一种可能。但是不是主要原因?不清楚。

二是不同城区结构化的差异。地区平均房价看的高,还是需要分区域、结构化的分析,这和人均收入是一个道理,有的很高,有的相对较低,大量的穷人和少数千万富翁收入一平均,结果全成了中产阶级,到归根到底还是穷人多一些。同样的道理,漳州不同地区的房价也许差异很大,到底哪个价位占主体,这就不能看平均数据了。

三是地区经济增长和人口流入情况。虽然漳州近年来GDP增长速度较快,在10%以上,但这里面投资也许起到了主要作用。人均GDP则尚不如龙岩等地,同时人口似乎没有明显净流入,因而可以推定,刚需增长也许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可能是造成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四是供求的主体,购房者的集中程度。这就需要数据支撑了,也许政府的房管局有数据,能让我们知道,在飙涨初期,是几个人在短时间内买了几百上千套房。房价能够短时飙升,一定是短时内货币超量涌入的结果,因而通常是小团队的炒房客集群作战,而且漳州的房市总体规模在之前相对较小,具有操作空间。

房源集中的话,在对投资预期改变的时候,就可以影响到供应,甚至做到有价无市。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我一个人把漳州的房子全买了,只要我不想出售,那么价格就不涨不跌。如果房价有下行趋势,通过控制供应,缓慢出货,这样相对于刚需,仍能做到一时的供不应求或供求平衡,价格不下跌甚至微涨。实际上银行限贷和政府限购,是在减少需求,间接也起到了稳定价格的作用。

要控制二手房的供应获利,有几个条件:一是房源要相对集中,如果过于分散,每个投资客的情况不同,势必难以协调,容易发生踩踏效应;二是对未来房价的长远判断,如果一致的预期是下跌,那么就不能长期持有;三是资金成本,杠杆率越高,贷款或借款的比例以及利率越高,资金压力越大,就算是全部为自有资金,没有收益也是亏损,所以对资金成本要有足够的承受能力;四是增量房供应数量及开发商设定的价格,这也取决于开发商被飙涨后带动的预期,供过于求,就可能反过来影响预期和价格。

限购限贷的结果,实际就是把成交量和价格冻住,既可能避免踩踏效应,又让房价维持在事实上的高位。

五就是预期,包括投资客的预期、刚需者的预期、潜在购房者的预期、开发商的预期。按道理每个城市的房产市场,都是独立的供求关系,有些城市涨有些城市跌,才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但现在变成了全国人民普遍一致的预期,即房价只涨不跌,或者是不会跌,因为:

1、房价一跌或者跌的厉害,全国的预期改变,就变成全国性的踩踏事件、金融危机,对经济冲击太大;

2、房地产投资仍是支撑GDP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GDP增长速度放缓,就可能放松对房地产限购限贷的管制,以刺激增长;

3、土地财政是大部分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因而土地价格不能跌,房价也不会跌;

4、鉴于房市如此重要,政府不能不管,必能维持价格稳定。

正是这种扭曲的现状,造成了一种普遍的预期,并把银行和政府绑在一起。要在不冲击价格的情况下调整预期,困难很大,房地产税可以迅速改变预期,但会冲击价格并动到部分人群利益;放开土地供应影响地方土地财政收入,地卖的多价格跌下去,可能得不偿失。

所以最终需要国家政策入手,要区别作为商品的住房和作为公共物品的住房,在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下,控制货币尤其是M2增长速度,前者放开买卖任涨任跌,投资者自负盈亏,银行自控风险,通过利率和房地产税进行统一调控;后者要加快改革加大供给,包括保障房、廉租房供应加大以及租赁市场改革。但这必将是一场长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