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企业要闻

中国每年的石油进出口量是多少?

2022-11-13 22:03热度:1388

2018年过去的一年,是艰难的一年,然而在这个时间里,我国石油消费进口好像没有停顿下来,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全年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4.619亿吨,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

去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国有大型炼油企业开足马力运行,是进口增长主要原因,两家民营大型炼油厂在试运行前也大量买入原油。此外,锦州和惠州等地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刚刚启动战略储备,趁11月中旬以来油价大跌购入原油,也促使2018年最后几个月进口增加。不过去年地方炼油企业影响力有所减弱,因其进口配额小幅增加,且新税收政策降低了海外原油的吸引力。

国际油价的跌宕起伏,引发市场对于其进行投机易以及投资,这个是不可避免的。国际油价在2018年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的,尤其当国际油价在10月份冲高至76.9美元的时候,快接近80美元。有的部分大型国有炼油企业买入看涨期权,中国石油导致巨额亏损,当然这种属于技术性的对冲套期保值是有风险的。

在2018年10月份油价创出近几年新高的时候,其实很多人还是比较紧张的,毕竟油价不断高企,并不是一件好事,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会推升通胀水平。转折点也是发生在那个时间点,开始了一大波下跌,从76.9跌到42.36,跌幅也还是挺大的。这一点让我们看到了国内企业在买入原油的积极性大幅提升,这种操作也从数据层面反映出来,不过油价始终是越跌越低,至今还是50美元徘徊。

从一个国家安全战略考虑,整个经济发展其实是不同步的,不太可能轻易与国际油价协调一致。大多数时候,经济发展越好,一个国家的石油消耗量会大幅增加,毕竟经济实力增强,会带来更大的消费。那是不是说明,我国原油进口量大幅增加意味着2018年经济很好呢?

从这个数据得出2018年我国经济整体运行良好,也不能完全划等号,需要不断的观察。原油这个基础品种,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一种交易性的机会,毕竟经济的大幅上涨和下跌,不可能像原油价格这样过山车行情,从最高峰直接大幅下挫,这点原油不能从根本上反映整个经济的形势,因为这里有大型原油经营商的反复博弈有关,而经济的博弈程度和时间进度是是非常缓慢的。

众所周知,从2017年开始,我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2018年,我国石油进口继续增长,2018年中国进口石油高达4亿吨,对外依存度上升至69.8%。其实,除了每年大量进口的石油之外,我国还拥有许多的石油储备。

石油储备从何而来 各国为何要储存大量石油?

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中,我国已有九大石油储备基地,分别为: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上一次公布石油储备数据是在2017年,当时有3300多万吨战略储备,还有2200多万吨商业储备,总计5500多万吨,大概是4亿桶左右,能够支撑我国大约50天的石油消耗。不过国外的一些机构表示,中国的石油储备不止这个数,应该有6亿桶,大概够75天的的消耗量。

为什么我国每年进口那么多石油,还要留这么多石油储备,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应付“油荒”。战略石油储备这个词诞生于第一次石油危机,当时欧佩克通过控制产量使原油价格飙升,沉重打击了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后来这些国家便成立了国际能源署,一开始要求成员国必须要储备足够60天进口量的石油,后来这一规定又增加到90天,石油储备便由此而来。

在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时,沙特就曾经禁止对英国和法国的石油出口,最后导致这两个国家出现原油供应严重不足,许多汽车都加不上油,甚至还出现了用马匹来拉汽车的现象。也是从那之后,各国开始真正意识到战略石油储备有多重要。

日本石油储备比美国还多 我国的石油储备够了吗?

那么到底要储存多少石油才能保证一个国家不会受到石油危机太大的冲击呢?按照国际惯例的话,这个标准应该是在完全没有原油进口的情况下,储量能够满足一个国家90天的消耗量。当然,这个标准是灵活的,因为每个国家每天的消耗量都是不同的。

从几个主要国家的情况来看,美国的储备量大约可以维持85天,日本要多一点,能够维持140天,中国按照2017年的储量大概能够维持50天至75天,现在这个时间可能更长一些。

这样看来,只有日本算是达到国际标准了,不过,美国又不一样,经过页岩革命之后,其原油产量大增,已经从石油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了。所以,就算切断了其石油进口,也能靠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