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分析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形势与政策

2024-02-06 00:09热度:4140

我试了几遍,腾讯不让发

金融危机(或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给化工企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

  我国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

  中国经济本身并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但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有重要启示:资产存量与收入流量之间应当保持合理的结构,如果房地产和金融证券等资产存量大量膨胀,而实体经济所产生的收入流量不能与之相匹配,最终会引发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引起宏观经济的动荡。
  金融业的发展也应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脱离实体经济的盲目快速发展有可能增大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

  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特殊因素,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的不充分就业现象,因而问题更为复杂。实际上,经济运行的经验表明,在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结构、收入分配差距、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累积循环效应,可以简单表述如下:当资产值增加,资本存量与收入流量的比例上升时,会导致收入分配向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富裕阶层倾斜,而不利于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普通劳动者,这必然使收入分配不断扩大。
  由于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投资驱动特征,总资产值大幅上升,资产性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已经由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不足1/3提高至目前的50%,而工资性收入则有所下降。而美国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长期保持在75%左右。

  收入分配状况决定了需求的结构,一方面导致投资需求旺盛而消费需求不振,2001年以来,我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48%,而消费的贡献为42%,这与发达经济体主要靠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有很大差异;另一方面也决定了产业结构向资本密集的奢侈品部门和生产资料部门倾斜。
  无论在经济紧缩时期还是经济繁荣时期,房地产和汽车等资金密集型行业均实现了高速发展。这些资产值较高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的繁荣,推动了财产性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加,这又进一步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需求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向资产密集型的行业倾斜,这样的产业结构可以实现总产出持续增长和部分富裕阶层收入的迅速提高,但是不能够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由此呈现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不一致性。
  这主要体现为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偏低。例如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约为0。3~0。4,即经济增长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使就业增加0。3~0。4个百分点,而我国长期就业弹性仅为0。12,这显然不利于劳动力转移和经济结构转型。结构性问题之间的累积循环机制使经济结构失衡的矛盾更为突出,甚至导致结构性矛盾固化和社会阶层的分化,最终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应对危机的宏观政策

  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刺激措施,在短期内使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是也出现了资产值膨胀的问题。我国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大部分以投资的形式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这必然会推动资产值的大幅上升。
  另外,宽松的货币政策使2009年货币供给大幅增加30%,远高于以往18%的增长速度。很多证据表明,大量的资金用于资产交易,推动了资产值的大幅上涨,其中以房地产市场最为明显。

  资产存量的膨胀会引起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伴随着资产存量的上升和资产价格的上涨,利润、租金与资本利得等资产性收入会相应上升,并超过工资收入的上涨,从而使收入分配差距加大。
  收入分配差距增加会导致居民消费需求下降,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投资和出口,这会妨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长期来看,宏观经济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收入分配差距的增加,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货币选票使消费品的生产向高收入阶层消费的行业转移,这就使这些行业的工资率大幅度上升,从而产生更多的富人,增加的GDP会在富人圈里循环。
  由于高收入阶层所消费的往往是房地产、豪华车等高档品和具有“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及现代服务业产品,这就使投资大量涌入这些行业并形成更高的资产值,这种高资产值和高工资必然使其他行业的需求和就业逐渐减少,造成结构性失业,同时使广大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群体逐渐被排斥在新技术产品的消费之外,中低收入群体有被经济增长“边缘化”的趋势。
  

  由于普通劳动者收入水平上升缓慢,基本消费品部门的国内需求萎缩必然使这个部门的工资水平下降,造成基本消费品部门的产品滞销、积压,导致一些企业停产或半停产并增加失业或半失业人口,工资的下降和失业的增加又使基本消费品部门的需求进一步下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收入分配不平等限制了低收入者平等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他们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得到高回报的工作机会也很渺茫,不得不继续停留在低工资的行业,贫困的恶性循环则延续下去,这不仅与和谐社会难以相容,还阻碍了经济增长。

  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宏观调控政策应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以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第一,采取与当前经济增长需要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抑制资产价格过快上升,使货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部门保持适宜的比例。

  为了防止货币金融体系过度膨胀,使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应当控制信贷资金的发放,保持信贷规模的适度增长;利用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工具,消化2009年货币供给高速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
  货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部门保持适宜的比例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防止出现类似美国次贷危机的关键因素。企业资产值不断上升,导致折旧在企业成本中比例不断上升,近年来折旧与GDP比例一直维持在高位,只是由于总需求旺盛,使得问题没有被充分揭示出来。一旦总需求增幅减缓,大量的折旧就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
  调节企业成本结构涉及到完善企业的破产机制和并购重组程序,降低银行不良贷款对应的资产值,使经济增长能够去除肌瘤,轻装前行,实现微观企业绩效和宏观经济增长的一致。

  第二,调节资产存量与收入流量的比例,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调节资产存量与收入流量的比例是解决当前经济增长中出现的各种结构性矛盾,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措施。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应当注重将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直接投资保持在适度水平,并调节社会总投资的增长速度,避免资产存量出现增长过快的问题;扩大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为居民消费提高制度性保障;可以采取税收等手段,限制存量资产的过快增长,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以增加工资性收入在GDP中的比重,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使收入分配、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与劳动力转移,实现二元结构转型。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应当加快工业化,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尽快转移,以改变劳动市场供大于求的总体趋势。只有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成或接近完成时,才有可能实现工资水平的持续上涨,进而提高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和在GDP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增长结构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的根本转变。
  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的进程,有必要使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并消除户籍制度等劳动力转移中遇到的障碍,以使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负担起转移过程中以及实现转移以后的生活成本。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特殊问题,也是首要问题。
  我国长期经济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底子太薄的原因,到目前还远未达到充分就业增长水平。而二元经济转换的速度就是一个衡量指标,考虑到8亿农村人口中大量的隐性失业,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不是高而是低了。目前城乡的消费和收入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和工业部门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包括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关键,这需要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加强基础性的制度建设,保障劳动力城乡流动的顺畅。
  (如若,您对我的答复满意,请点击左下角“好评”,谢谢您的采纳。)。

金融危机(或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给化工企业带来价格下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