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全世界都在打开“货币”水龙头!如何保卫你的财富?

2024-04-13 08:30热度:5108

2006年我国M2为34.6万亿,到了2016年增长到155万亿,10年增长了3.48倍,而同期GDP则只增长了2.4倍,多出部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货币的超发,这也是近几年我们常说的央行放水货币泛滥的根源。

全世界都在打开“货币”水龙头!如何保卫你的财富?

货币代表着财富,而央行狂印钞票实质意味着顶层设计上的社会财富再分配和转移。作为普通百姓,无力决策国家的大政方针,甚至无法影响,我们所能做的是在既成事实下的自我反应和应对,以期保卫自己的财富。

全世界都在打开“货币”水龙头!如何保卫你的财富?

那如何让超发的货币流入你们家,并能参与这场漫长的财富再分配征程呢?

全世界都在打开“货币”水龙头!如何保卫你的财富?

央行是怎么放水印钞的?

全世界都在打开“货币”水龙头!如何保卫你的财富?

在说央行怎么放水印钞之前,说说央行为什么要超发货币。

全世界都在打开“货币”水龙头!如何保卫你的财富?

在现代货币体系下,尤其是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货币超发几乎很难避免:经济繁荣期时要超发货币,因为经济活动增加,商品和服务交易增多,自然需要更多的货币,否则就会通缩;经济萧条期时同样要超发货币,因为这是刺激经济应对失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全世界都在打开“货币”水龙头!如何保卫你的财富?

米筐之前的文章讲过货币是怎么印刷的,这里不妨再强化一下。简单的说,货币是通过商业银行系统“印刷”出来的——贷款变存款、存款变贷款、贷款再变存款,如此往复循环印制出来货币(我们手里的纸币只是整个货币总量的极少一部分)。

全世界都在打开“货币”水龙头!如何保卫你的财富?

货币印刷的主体有三方——央行、商业银行和贷款人。央行是政府机关,它管控的是货币的发行总量上限,通过管控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方式实现,市场中货币流通最大值=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商业银行和贷款人具体参与货币的印刷,所以在央行确定的货币印刷总额的要求下,得有贷款人去银行借钱,并且银行也愿意放贷才能完成货币印刷。

全世界都在打开“货币”水龙头!如何保卫你的财富?

近两年我们总说钱进不了实体经济,那是因为商品过剩,利润微薄,企业不愿扩大生产自然也就不愿意贷款,银行业出于风险考虑不想放贷给实体企业,反而地产行业的供需两旺且有房产抵押看似更安全,买房人愿意贷款银行愿意放贷,钱流入地产行业,也因此地产行业被称为印钞机。所以,央行放水通过两个途径: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通过抵押国债/金融债(逆回购)/MLF/SLF/外汇占款等形式投放基础货币,而发行国债/金融债募集的钱很大部分去了基础建设领域(高铁/路桥/地铁/水利/棚户区改造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财政政策;二是增加货币乘数,即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商业银行就可以放贷更多的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货币政策。

知道了钱是怎么印出来的,我们就可以紧随着这两条线去引水入户。

银行贷款,杠杆负债借到钱

既然钱是通过商业银行系统“贷款/存款”往复变换中印制出来的,所以你引流央行放水的一个渠道是借钱——去银行贷款,以杠杆负债的形式拿到钱,包括但不限于房贷、抵押贷、车贷、消费贷、信用卡等等,原则就是钱来自于银行。

当然,并不是你想借就能借到的,银行还得愿意借给你,是要考察你的资信和还款能力的。如果你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那央行放再多的水,通过银行渠道你也分不到一杯,由此可见你的资信证明是多么重要,而资信证明的来源就是你要跟银行产生联系(贷款/存款/理财/信用卡记录等),以及有一些资产(房产/汽车/金融资产/厂房等)。

问题来了,从银行借的钱干什么呢?答案是投资或消费。

这是很多人在做的事情,生意小的就从银行借的少,生意越大就会从银行借的钱越多,对于普通小老百姓也就是办张信用卡或买房按揭贷款罢了,也因此造成了他们之间的财富区别——不仅在于能否从银行贷到钱,贷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能否管控运用好钱。

有商业头脑的人总能发现高收益的投资项目或资产,借钱投入获取的收益只要大于债务的利息成本就是划算的,财富就会越来越多。如果你缺乏商业意识,就不要借钱投资了——投得多赔得多,债务的负担会让你破产,但是你可以适当负债提前消费。

如果央行放水必然,那货币贬值就必然,钱只会越来越毛——同样的钱今后只会买到更少的商品,那提前借贷出来去消费——一次久违的旅行/一场提升的培训/甚至一顿美食或一身衣服等都是合适的。

负债消费不像投资,能带来直接的现金收益(以后可用来还债),它的收益是缓慢而持久的,更多的是提高个人的生活体验感受(或许会有助于个人工作效率提高并能加薪),所以负债消费要适度而不能过度,关键是要看自己的债务承受能力。

不管是投资还是消费,如果你对负债天然抵触,并觉得自己缺乏对债务的掌控能力的话,你还可以尝试以下方式获得央行超发的货币。相关行业,工资收入赚取钱

央行放水的目的就是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个人贷款占的比例实际上比较小,更多的钱是被企业贷走用于投资——购买原料、雇佣工人、加工生产、销售服务及各环节的其他消耗,而如果你在更易获得贷款的行业工作或与这类行业发生经济往来,当然也就顺便的分到资金。近两年,财政政策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带动了一批受益行业和群体——钢铁/水泥/玻璃等过剩产能行业(得以维持生存)、规划设计服务行业、农民工群体等。

在最近各省披露的2017年经济规划时,都把基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预计规模达16万亿,这也是面对经济下行和经济转型的无奈之举:因缺乏创新,还未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产能过剩让实体经济又不景气,国家通过限购限贷又打压房地产,那银行的资金确实无处可去,桥梁/铁路/高铁等基建就会成为资金流入地。所以,今后几年基建及其相关上下游行业会有更多的机会,也就能分到更多央行放的水。

如何发现寻找到央行放水流向的行业,就需要我们关注时政财经新闻,也得有一定的经济/金融/货币/财政学等知识,掌握大的趋势和方向,才能在实践操作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去靠近,真正做到落地生根。

在经济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发现许多不错的行业——俗称风口上的行业,每年都是风云变幻,各领风骚一两年。有这样的机会当然不错,可以尝试一下,本文暂不多说,因为这是存量资金的流动,而今天我们讲的是增量资金的流动——央行新发的/多发的货币会流向哪里,我们该如何应对。

负债去银行贷款或跟随贷款去向的行业发生经济上往来,是最直接最快速引流央行货币的渠道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这种流向轨迹或寻找到高收益的投资项目及资产,能否做到这些也就造就了人与人之间财富的差距。钱终会流入你家,或早或晚

即使你没有通过以上两种渠道分流到银行的货币,最终超发的货币还是会流入你的手里,只是早晚的问题,越早越有利,越晚越受损——越早的钱其购买力越强,越晚的钱其购买力越弱,钱的数量等量多,但能购买的东西变少了。是的,应对央行放水的最好措施是:获取更早的钱,更多的钱。

假设一个菜摊小贩,我们就可以把他放在资金流动链条的最末一端:银行贷款给了城建公司,城建公司用贷到的款购买钢铁,钢贸公司把收到的款支付给了钢厂,钢厂把收到的钱去购买铁矿石,铁矿石厂把收到货款用来发工资,工人拿到工资去菜摊买菜,钱终于流到小贩手里了,可中间已经过了千山万水,此时市场上已涌现了大量的钱,小贩手里的钱也贬的不像样了。

另外还要明白,央行放水并不是像撒胡椒面一面雨露均摊,是有重点有层次的,一是看国家鼓励那些行业、哪些地区、甚至哪些群体,二是考虑到银行的风险把控要求,即有资产有还款能力的更易获得贷款。所以央行放的水很大部分去了东南沿海区域、一二线城市、上市公司/央企/国企等大型企业、有钱人手里……而中西部地区、四五六线县城、贫困落后地区等是较难分流到央行放的水。货币超发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让财富更加聚集。

如果你了解了央行放水对个人财富的影响,也就知道所谓有钱,并不仅仅指钱多,是指你所拥有的钱占社会中全部钱的比重,比重多才是钱多,直接说钱的数量多少意义不大,就像日元/韩元一样,数额挺多,可购买力较低。

当我们了解到在现代主权纯信用货币体系下,央行放水是必然的时,就要积极主动应对,避免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侵蚀我们的财富,通过跟随钱的流向尽量能享受货币超发的红利——是的,遗憾的说这种红利是以损失一部分人的财富为代价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