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芜湖的历史

2023-11-04 16:13热度:5959

芜湖市是建国后在原芜湖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史料记载和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师生的研究,芜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城址经历了几次变迁与扩大的过程.芜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鸠兹,在今市东南约四十里的水阳江南岸.《左传》: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此处记叙的衡山是当涂县东北面的横山.而鸠兹城址则位于水阳江南岸一带侵蚀残丘向北延伸的尽头.由此往西地势低平,多为湖塘沼泽地区,因湖沼草丛,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又称勾兹,皋兹,祝兹等.在鸠兹附近有一长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此段水阳江当时称为中江,西连长江,东通太湖,为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水道.鸠兹是控制中江的一个渡口,位置相当重要.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已设县,易名芜湖,此乃早期的芜湖城.城市概况与地形,气候芜湖市为安徽省省辖市,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芜湖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土地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魅 力 芜 湖素以皖之中坚,长江巨埠著称的芜湖,早在春秋时即为重镇,农业,手工业,商业一直颇为发达,南唐时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宋代冶炼走向鼎盛,史称铁到芜湖自成钢,明代时成为当时的印染中心,至清代,又形成了庞大的米业市场,居四大米市(芜湖,长沙,九江,无锡)之首而名闻天下.1876年,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将芜湖辟为通商口岸,芜湖逐步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内外贸易的主要商埠和港口,也成了安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青山逶迤, 襟江带河的芜湖,历史上曾是人文荟萃之地.李白,杜牧,苏轼,陆游,张孝祥,吴敬梓等都在芜湖留下动人的诗章佳篇和佳话,有着许多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风景胜地供游人观赏. 而以半城山,半城水著称的市区更是尽显江南名城之风韵. 这里,有南宋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邑中风景最佳处的镜湖细柳风景区; 这里,有久负盛名的赭塔晴岚之景; 这里,还有佛教金地藏玉菩萨第一行宫--小九华广济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这里更有中华一绝--芜湖铁画.清代芜湖著名铁画艺人汤天池和当时的姑熟画派代表人物萧云从合作,以锤为笔,以砧为砚,以铁为墨,锻造出更是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近几年,芜湖发展神速.以进一步完善城市提升城市品位,逐步建成综合环境一流,适宜兴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为目标,现已形成了四纵十横的城市交通网络,新建了长江大桥,中山路步行街,滨江景观大道,凤凰美食街,鸠兹广场,九华广场,吉和广场,奥林匹克公园,市政公园等一批市政标志性工程. 今日的芜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市容整洁.芜湖市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也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3年获国家中国人居环境--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范例奖.2007年3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序中,芜湖市在制度竞争力和企业管理竞争力两项指标上均排在第九位,综合城市竞争力位列第61位,而且还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11个最佳案例城市之一. 作为皖江开发开放龙头,芜湖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高速发展为区域城市合作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芜湖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已有西门子,日立等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海螺型材,美的集团等几十家国内上市公司等国内外一批著名公司纷纷落户. 芜湖以自己的努力与实力,再次成为改革开放中长江边上一颗闪光的星.蓝图已经勾勒:依托新型建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等制造业,生物药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工业园区等产业,形成以芜湖为中心的建材商业群,光机电产业群,家电制造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群,汽车制造产业群,生物药业产业群等. 芜湖还将利用芜湖交通和区位优势,加速物流产业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培育发展会展经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努力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形成沿江物流产业带,沿江旅游产业带,并与市域正在开发建设中的芜湖古城,芜湖旅游城,以及现代农业和二山一湖,皖南民居,徽文化的大旅游圈相衔接,整合形成长江流域重要的旅游区域和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新生的黎明于等待中降临,无数举首远眺的高楼站成江城新生代的憧憬,金菊盛开沾露的花瓣,如同从辉煌的破晓中捧出的诗情……白云和蓝天,历史和未来,将一同谱写放歌一曲大江东的激越乐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