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安徽省安庆市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12人死亡,是否算工伤?

2023-12-02 17:44热度:1391

皮卡车如果是雇主雇佣的,雇主将承担次要责任,皮卡车作为承运业务人承担主要责任。皮卡车的责任险范围内与承运人分摊责任比例。

皮卡车不需于承运主体资格人。属于违章运营。这又属于重大责任交通安全事故。政府等主管部门将承担一定赔偿责任。因属于短期用工,无固定期限,无固定用工。很难签订劳动合同,而且劳动事务没有任何机械性劳作,大多是手工操作。无法与工伤挂钩,只会与意外伤害关联。

安庆内军械所是如何成立的?

19世纪中期,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一方面,在和西方列强的武装对抗中,清政府接连败退,出卖大量的国家主权。北方的沙皇俄国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机会,趁火打劫讹诈了我国北方大片的领土。另一方面,国内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太平军与捻军转战关内的各个省份,坚持了十几年的时间。西南的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起义,西北陕、甘、宁、青回民起义,也让清政府疲于奔命,忙的焦头烂额。

捻军活动地区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通过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西方列强的胃口暂时得到满足,中外出现暂时的“和解”局面。清政府在辛酉政变之后迅速调整策略,向洋人提出了“借师助剿”的请求。为了让中国早日回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以便于西方列强早日获取更多的利益。英法等国改变了“中立”的立场,开始与清政府一起对抗太平军。

华尔的洋枪队

在与西方列强一起剿杀太平军的过程中,清军也近距离的感受到了西洋人新式海军和先进的陆军装备,一些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了中西方在科学技术上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尽管中外暂时处于和平的状态,但是并有减少他们的危机感。

洋务派代表奕䜣

在清朝的统治阶级内部,以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首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近代军工技术。曾国藩在给清廷的奏折中不断的强调兴办近代军工业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加快镇压国内的各民族起义,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强国防力量。而李鸿章在给曾国藩的书信中也表示“深以中国军器远逊外洋为耻”,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

晚清重臣李鸿章

显然,虽然洋务派的主要领导者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中国之所以落后归根结底是制度的落后,但是能意识到中国在技术上的落后是严重的危机已经很不容易。洋务派主办的军事工业,是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和19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洋炮局为开端的。

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

1861年9月,湘军在围困安庆近两年之后,最终攻陷安庆。安庆的丢失对太平天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意味着太平军在长江北岸已经再无任何据点。而从安庆往下游,江南也没有更多的据点可以封锁江面。湘军的水师可以以安庆为大本营,沿江而下攻击太平军在江南的任何城市。曾国藩在被清廷连升几级之后,坐镇安庆,一方面紧锣密鼓的进行军事布局,一方面将自己的随军军工厂迁往安庆。在奕䜣的支持下,成立了安庆军械所,尝试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新式的枪炮弹药。

安庆内军械所

因为军械所所需资金全靠湘军内部供应,产品全部供给湘军内部使用,技术力量完全来自中国国内,没有聘请任何西方顾问,因此得名“安庆内军械所”。由于当时正值湘军、淮军与太平天国的最后决战阶段,所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设备也是十分简陋的。

中国第一艘蒸汽船黄鹄号模型

毫无疑问,安庆内军械的技术水平在当时肯定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而且由于生产工艺上基本上采用手工生产,所以效果不佳。不过在当时却任用了一批早期的著名科技人才,诸如李善兰,华蘅芳等人。

安庆内军械所遗址

1862年7月,安庆军械所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同年底,试制成一艘小火轮,成为后来“黄鹄”号的雏形。1863年初开始生产各种劈山炮和开花炮弹。这是洋务运动中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1864年湘军攻陷南京之后,安庆内军械所完成了那个时代自身的使命,迁往天京,改建为金陵内军械所。

今日安庆

历史如同一阵风,来了又走了,在过去了一个半世纪之后,虽然老城安庆在安徽省众多的地级市中,现代城市建设并不算多好,但是众多的历史遗迹也逐渐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今天已经很难在安庆城找寻从前的内军械所的具体位置,即使是所谓的遗址,也很难说清当年是否真的是内军械所的所在地。安庆这座老城,也犹如这些残存的遗迹一样饱经沧桑,急需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重新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容光,也希望他能早日再次辉煌。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