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教育是历史重要还是英语重要?

2023-12-02 19:56热度:8270

我先说一下自己的经历。我从初中开始学英语,一直学到硕士研究生毕业,一共学了13年英语。

为了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必须要学,而且考试分数要够。

本科要毕业(我是中文专业),英语必须过CET四级;硕士研究生(我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先秦方向)要毕业,英语必须过CET六级。为了毕业,为了拿到学位,过了四级和六级。

英语对于我来说,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考试,是升学的工具,是毕业的条件之一。

学习英语,除了增加了我的负担,没感觉对于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啥用处。

我相信有这种体会和感觉的绝不止我一个。我还算比较幸运的,英语没有成为我升学和毕业的障碍;有多少人专业很好,但因为英语不好,影响录取的。

陈丹青先生讲过他的招生经历,他在清华教学时候,三年没有招到一个研究生。看好的专业非常好的学生,英语过不了;英语过关的,专业又不行。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英语作为三大主课,高考无法回避;研究生考试中,英语是必考科目,英语不过关,专业再好也免谈。不管是本科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英语必须达标,不管学的是哪个专业,不管专业水平怎么样,英语不达标,毕不了业。这就是现在英语的地位。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地位如此高的英语,一旦毕业后,又多少人会用到呢?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作用呢?大家可以自问。

历史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承。历史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走过的历程。其中有过往的经验,可供后人借鉴;其中有过往的教训,可供后人警惕自省;其中有这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可供后人学习,提升国人修养,提升国人文化底蕴;其中有这个民族厚重的共同记忆,让我们沉浸与热爱。

读史使人明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事实如此。李世民以史为鉴;司马光耗时19年,修成《资治通鉴》,就是为了编写一部帝王教科书。

毛泽东博览群书,但他读得最勤,读得最多的是史书。《二十四史》读了很多遍,《资治通鉴》据说读了17遍,一部书都翻烂了。

毛泽东所取得的成就,应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从历史中吸取了自己需要的营养。

金庸当年,一边写武侠,一边写社评。金庸的武侠写得极好,他的社评同样非常出色。他的社评在预测事情走势的时候,每每言中,原因就是因为金庸饱读史书,过往的历史事件给他提供了对事情走势预测的根据。

读史使人爱国。近些年,有些人发表了一些不爱国的言论,看不起自己的国家,不爱自己的国家。

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历史了解的太少了,传统文化底蕴太差了。

在这些人的脑子里,不了解华夏历史的积淀,不懂得华夏文化的魅力,不明白自己所处的国家和民族是多么的伟大和强大。

因为不了解这些,所以容易被别的文化或一些肤浅的说法所同化,从而说出一些可笑的话,做出一些可笑的事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教育的缺失。

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历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重要性远不是英语可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