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美欧制裁俄罗斯已长达了5年多的时间,究竟对俄罗斯产生了多大影响?

2023-11-05 04:05热度:5431

美欧制裁俄罗斯由来已久,这是政治历史环境导致的结果,也是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美欧制裁俄罗斯延缓了俄罗斯额发展,对俄罗斯的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俄罗斯继承了原来的超级大国苏联的力量,如果不是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限制,俄罗斯的发展要比现在还要快,很可能成为第二个苏联。

美国、欧洲国家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在苏联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些年来也是在经济、政治、军事多个方面对俄罗斯进行压制,但是俄罗斯是一个战斗民族的国家,在这场政治外交斗争中也是充分展现了大国的实力,在重重封锁之下,依然保持着快速的发展,现在也是跻身于全球的大国行列。

俄罗斯是一个资源大国,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石油出口,美国经常在这个方面给俄罗斯施加压力。但是俄罗斯的铁腕领袖真的是俄罗斯国家的救世主,他凭借超高的个人能力,多次缓解了美国对他们的经济制裁,凭借着军事出口、石油出口等还清了原来的债务,俄罗斯的经济渐渐恢复了起来。

现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之间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利益关系,比如俄罗斯境内有很多的美国企业,如果美国继续制裁俄罗斯,那么他们国家的经济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现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美国也是不像之前那样采取强制措施制裁俄罗斯。

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以及俄罗斯卷入乌克兰东部冲突、干涉美国大选等指控,对俄罗斯实现了多轮严厉的经济制裁,包括禁止美国金融机构向俄方实体提供贷款、全面禁止美国对俄出口等。

这些措施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过去的4年中,俄罗斯经济因为制裁丧失了6%的增长率,制裁产生了预期的效果。2014年下半年时的原油价格下跌,再加上通货膨胀,这使俄罗斯经济4年来丧失了4%的增长率。因此,制裁加上油价下跌和通货膨胀总共使俄罗斯经济从2014年到2017年损失了10%的增长率。

更为重要的是,有专家认为,高油价和让卢布人为贬值过去一直是普京执政近20年来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在西方制裁之下,外加俄罗斯缺乏结构性的经济和政治改革,这两个曾一度让俄罗斯经济繁荣的引擎已经丧失动力。

有人认为,俄罗斯反制美欧制裁的有力武器是天然气,因为俄罗斯掌握这欧洲三分之一的天然气供应。一旦拧紧阀门,欧洲的冬天将被严寒笼罩。然而俄罗斯并没有这样做,缩减天然气供应会让本来很紧张的俄罗斯财政收入更加捉襟肘见。此外,英国等西方国家还握有20%的俄天然气股份公司的股权,这些相互的经济关系,制裁起来会两败俱伤。

俄罗斯对美欧的反制裁,只在一个领域奏效了。2014年,俄罗斯决定禁止或限制从部分西方国家进口农产品,并在本国大力推行“进口替代”的政策,俄罗斯的粮食产量得到迅速突破,2017年粮食生产达到创纪录的1.34亿吨,出口达到4700万吨。不过,由于美国的农业异常发达,俄罗斯的农产品禁运措施并没有对美国农业造成实际性的损害。

虽然西方的制裁会给俄罗斯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但这也只是暂时的。原因在于:俄西冲突具有区域性特点,不代表当今世界的最主要矛盾,俄罗斯可以通过在内政中调动制度优势、在外交上纵横捭阖予以应对。同时,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长期战略收缩,已积聚起再次上升的力量。

  俄罗斯现行体制能够在美欧制裁下显现优势

  西方的经济制裁确实在短期内能给俄罗斯造成很大的融资阻力、通货膨胀压力和油气生产困难。有人预言,西方的经济制裁将动摇俄罗斯现行体制。那么,俄罗斯现行体制会出现问题吗?

  俄罗斯是以总统集权为特征的垂直权力体系,法律体系、政党体系逐步成熟,联邦权力机关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主要政党之间、高层精英之间形成了较为默契的关系。

  在总统集权体制下,新兴资本力量与国家权力体系融为一体,易于在有关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服从中央领导。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普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将吸收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为新联邦主体的法律程序用时,由一年左右缩短为不到两周。

  其实,俄罗斯现行体制是立国之后以高昂代价不断试错的结果,是人民的选择,并且深深植根于俄罗斯民族文化传统。俄罗斯历史上从未有过真正的西式民主,民众习惯于接受领导,服从集体利益。叶利钦曾尝试全盘西化,结果造成政治危机、经济崩溃、社会动荡、主权受损。

  俄罗斯民族在遭遇外部重压时,往往会迸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而俄罗斯现行体制恰恰具有调动民众力量的独特优势。如果俄罗斯出现上下一体、同仇敌忾的局面,国家就会转危为安并迅速强大,这一点早已被历史多次证明。

  美欧制裁有助于倒逼俄罗斯优化经济结构

  俄罗斯自然资源禀赋极佳,经济自给自足能力极强,任何制裁都难以将其迅速而彻底打倒。

  油气出口保障着俄罗斯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西方制裁可能会导致俄油气出口收入下降,但是由于欧洲对俄油气依赖短期内不可能实质性降低。加之俄罗斯积极寻找出口替代市场,西方制裁不会对俄罗斯油气收入造成太大和太长期的影响,但却再次给俄罗斯敲响了警钟,倒逼其减少对油气产业和欧洲市场的依赖,更努力地推进普京提出的“再工业化”和“新工业化”,铲除经济结构和市场布局畸形这一阻碍经济现代化的顽疾。

  在国外资金推波助澜下,俄罗斯虚拟经济规模远大于实体经济,造成大量经济泡沫和卢布估值过高。西方经济制裁将阻断流入俄罗斯虚拟经济的西方资金,有助于挤出经济泡沫,降低卢布币值,这在客观上会改善俄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俄罗斯与西方的贸易受限,将激发出本国的进口替代需求,进一步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

  为应对西方制裁,俄罗斯经济学家呼吁政府,“进行现代化改造,释放中产阶级和企业的能量,采取一切手段刺激经济增长,在扩大企业自由度、降低国内风险的条件下,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经济奇迹,尽一切努力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随之而来的新技术”。如果俄罗斯做到这些,就可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美欧制裁难阻俄罗斯加强对外经济合作

  1.独联体地区是俄罗斯成为“世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中心之一”的根基所在。

  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的经贸联系源自前苏联,至今仍极为密切,进一步强化这种联系,会给各方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等国,有大量人口在俄务工,俄罗斯是其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其诸多重要商品的主要来源地。此外,很多独联体国家在安全和政治方面也需要加强与俄合作。

  在美欧的制裁下,俄罗斯必然更为努力地推动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合作。俄罗斯在兼并克里米亚不久,便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成立欧亚经济联盟的协议。当然,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兼并也引起了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警惕,但这并不足以影响它们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毕竟俄罗斯有太多的方法可以安抚它们。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深知,西方能够提供的经济帮助有限,而且在政治和安全上也有一定风险。

  2.中国是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也是其克服西方经济制裁最具合作潜力的伙伴。

  中国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888.43亿美元。中俄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和坚实的战略协作基础。中俄贸易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大,两国领导人提出了使双边贸易额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

  美欧的经济制裁在短期内给俄罗斯造成了融资阻力和油气生产困难,但俄罗斯以极高效率实现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的开工,还积极与中方商洽出售战略性油气区块的股份。

  在中国的帮助下,俄罗斯在受西方制裁影响最大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弥补。中俄经贸合作有望出现新的突破。在远东大开发中,俄罗斯已向中国开列合作项目清单,进一步加大吸引中国参与远东大项目的工作力度。

  3.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是俄罗斯化解西方制裁压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伙伴。

  在美国极力通过制裁将俄排挤出欧洲能源市场的情况下,赢得新兴国家能源市场对俄罗斯尤为重要。而俄罗斯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基础扎实、前景广阔,不会受到西方经济制裁的太多影响。

  俄罗斯在2014年7月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上提议成立下设燃料储备银行和能源学院的金砖国家能源协会,意在整合新兴国家市场资源,为俄罗斯能源动力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保障。俄罗斯努力加强与新兴大国的军事技术合作,欲将金砖国家的武器系统整合成统一的军事技术体系。俄罗斯还可以通过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化解西方经济制裁压力。

  美欧制裁无法改变俄罗斯的战略主动地位

  1.在与西方的战略博弈中,俄罗斯斩获颇丰,兼并了战略价值极高的克里米亚。

  不断有人鼓吹俄罗斯与西方对抗不会有好下场,却无视俄罗斯自兼并克里米亚之后一直占据战略主动这一事实。俄罗斯的策略是保持对乌克兰的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等东部地区的影响力,并以此巩固在克里米亚取得的既得利益,同时对乌克兰政府进行有力的牵制。

  乌克兰的经济重心在东部和南部,为遏制俄罗斯,西方最需要的是割断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工业体系与俄罗斯的密切联系,而仅仅把以农业为主的西乌克兰收入囊中不但没有多大价值,而且将使自己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失去与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区。

  无论乌克兰中央政府对乌克兰东部地区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乌克兰东部地区事实上独立于乌克兰中央政府并且被俄罗斯纳入势力范围已成定局。如果乌克兰政府要在形式上保持国家统一,就必须为东部地区政治家在中央权力体系中留出位置,而此举必然加强俄罗斯对乌克兰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因此,俄罗斯虽然与乌克兰政府剑拔弩张,但是战略地位主动,不但没有失去乌克兰,而且至少已赢得大半个乌克兰。

  2.美欧对俄实施制裁的共识“来之不易”,且较为脆弱。

  西方在制裁俄罗斯的问题上意见分歧较大,美英等国煽风点火,而意大利、奥地利等与俄关系密切的国家反对激烈对抗。在7月欧盟峰会和9月北约峰会上讨论制裁俄罗斯的问题时,西方国家内部争论很激烈。德国新闻电视台评论说,关于俄罗斯新制裁的争论表明,欧盟国家内部开始出现分裂。《德国日报》则说,制裁不会帮助乌克兰解决东部危机。

  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并非全心全意,俄罗斯仍掌握乌东部局势的主导权,“28个欧盟国家都害怕遭到普京报复,外交仍是最好的手段”。只要乌克兰局势恢复稳定,欧盟就可能放松甚至撤销制裁。

  3.美国是对俄制裁的主要推手,乌克兰危机发展至此,与美国的幕后推动密不可分。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指出,“包括乌克兰一些领导人在内的激进分子和极端势力的一切所作所为均得到了美国的授权”。美国试图通过挑动俄罗斯与欧洲的对抗,同时消耗这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避免它们在自己集中力量对付中国的时候渔翁得利,并且破坏欧亚大陆经济整合、滞迟“欧亚世纪”来临。德国等欧洲国家明白美国的用意,试图与俄共同稳定乌克兰局势,但在美国的干扰下一时难以如愿。

  西方大规模制裁俄罗斯之后,美国发现中俄迅速靠近,中国这个头号战略对手有可能借助俄罗斯加速崛起,并且中俄接近将大大推进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进程。在中俄的推动下,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有可能结成世界上最大的经济板块。欧亚大陆的陆权崛起对以海权立国的美国而言,无异于一场噩梦。美国为维系霸权已呈疲于奔命之势,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无力长期对俄制裁。

  此外,俄罗斯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际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强大,西方在叙利亚、伊核、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反恐等问题上有求于俄罗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指出,“俄罗斯的核武器、石油和天然气、网络科技及与欧洲毗邻的地理位置,意味着它有许多方法给西方和国际体系制造问题”。

  美国到处推行“价值观外交”,却最讲现实利益,当发现对俄制裁会引发严重后果之后,完全可能软化对俄政策甚至转而和已被其妖魔化的俄罗斯进行合作。

  俄罗斯不会在美欧制裁的压力下做出实质性妥协,会始终努力保持战略上相对主动的地位,并以此对西方进行分化瓦解。

  俄罗斯的发展与中俄战略协作相辅相成

  中俄互为最重要的战略伙伴,虽然都重视对美关系,但都把美国视为最重要的战略对手。

  俄罗斯曾在“9·11事件”后大力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但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以及独联体国家“颜色革命”之后认清了美国遏制和削弱俄的战略图谋,也深知中国的战略价值,对发展对华关系积极而坚定。

  中国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巨大压力下,更加重视发展对俄关系。在西方制裁俄罗斯之时,中国真诚地施予援手、雪中送炭。在中俄领导人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呈加快发展之势,正成长为中俄与邻国加强战略合作,共创“欧亚世纪”的核心平台。

  中俄各自在扩大影响力时可能会产生某些矛盾,但是两国背靠背地维护安全利益,面对面地推动欧亚区域合作,将使战略互信程度不断加深,战略协作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处理好利益碰撞,进而实现双赢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乌克兰危机仍在持续发酵,短期内看不到彻底解决的希望。俄与美欧战略博弈中孕育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的必然趋势,处于上升期的俄罗斯有能力应对西方的制裁与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