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态

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它们该如何操作?

2023-10-11 23:39热度:6004

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zhi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也被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他们主要是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操作如下

1.商业银行在吸收到存款之后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交存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控制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2.当商业银行面临资金不足时,可以用手中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实际上就是向中央银行申请的一种再贷款。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所支付的利息比率就称为再贴现率。

3.所谓公开市场业务就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性行为。在经济过热的时候,中央银行通过金融市场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给量,对经济产生收缩的作用;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中央银行则通过金融市场买进有价证券,把货币投入市场,从而增加货币量,对经济产生扩张的作用。

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效果各有什么不同?

评论员洢婷:

为了调整宏观经济,央行会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控制货币供给方面,主要采取货币政策,使得货币稳定,防止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有三大工具,分别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从各个银行拿出一定比例的存款存到央行,以防止银行把存款都借出去储户无法取现,从而可以保证银行的资金流;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和外汇,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商业银行持有的未到期票据兑换现金的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央行针对商业银行的现金流,对经济影响程度最强。公开市场业务是央行直接对货币的交易,调节市场货币的供应量,影响作用没有存款储备金大。再贴现政策是央行针对商业银行的利率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也没有存款储备金大。

三大货币政策确切来说是: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

存款准备金所有银行在每一笔存款中,都要提取一部分钱存进央行,用来防止银行把存款都借出去而储户来取钱却拿不出的情况,以及资金清算需要。

但这个政策实际上起到了调控经济的作用,比如:

经济太活跃时,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银行存进央行的钱就多了,留在银行里的钱少了,能借给企业和个人的钱也就少了,那么经济就会降温;

经济低迷时,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银行存进央行的钱就少了,留在银行里的钱多了,能借给企业和个人的钱也就多了,经济就会回暖。

但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最猛,对经济影响也是最直接最强的,一般不轻易调整。

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比如:

央行卖出有价证券和外汇,投资人就会去购买,央行就获得资金,那市场上的货币就回笼到央行。市面上的货币少了,经济就会降温;

央行从市场上买入有价证券和外汇,那钱就会投放到市场中。市面上的货币多了,经济就会活跃。

这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不像存款准备金那样过猛,可持续操作。

再贴现先解释一下再贴现的意思:比如你卖了一些商品给某人,但那人不能及时给你钱,只给你提供了一张票据,让你到期去银行取钱。但你急用钱,于是你拿着这张未到期的票据去银行兑现,银行收取一定的利息可以给你兑现,这就是贴现。

然后银行又拿着这张未到期但已经贴现过一次的票据,去央行兑现,这就是再贴现。

所以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通过再贴现,市面上的货币也会增加,但对比前面两个政策来说,这个政策的主动性在于银行而不是央行,所以对经济的影响不会那么强烈。

了解更多理财知识,请关注【扒姐读财】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