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中国现在宏观经济的走势?

2023-12-29 05:57热度:6066

经济增速仍然偏快

  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郭克莎

  国务院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司司长郭克莎表示,总体上看,目前宏观调控已取得初步
  成效,但还需要继续观察经济走势,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调控措施。

  下半年以来,投资回落比较厉害,但还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现在宏观调控的效果还不巩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审慎观察,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进行微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郭克莎认为,即使四季度投资、工业的数据继续回落,全年来看,增速仍然偏快。宏观调控效果真正显现,还要等到明年。目前,很多地方扩大投资的动力还很强劲,投资增速超过35%的省市区还有10多个,防止投资反弹的任务很重,要让投资增速逐步稳定回落。

  从房地产市场来看,现在住房结构还不合理,房地产投资的结构也不合理,主要城市的房价一直在上涨。在所有问题中,最主要的是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逐步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

  明年货币政策应适度从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

  “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初见成效,但成效不可高估,明年的调控政策仍要以防止经济过热为主,建议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昨日表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昨日举办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年秋季坐谈会”上,范剑平说,从主要经济数据上看,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初见成效,但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投资增长过快与货币过剩的矛盾都没有得到解决,调控成效不可高估。

  范剑平认为,防范投资反弹、经济过热仍是明年的主要任务,他建议明年应当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因为货币流动性过剩仍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扣”,如果得不到解决,就很难遏制投资增长过快和信贷投放过快。再加上,不管是加息的时候,还是降息的时候,都使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提法,政策指向不太明确。

  他进一步解释说,目前,信贷与投资的关系不像原来那么紧密,企业自有资金相当宽裕,企业自筹资金的环境相当宽松,而且高储蓄给银行造成很大的放贷压力。所以,如果不解决货币流动性,就无法改变投资增长过快的机制,就会在“同一块石头上再次绊脚”。

  央行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章丽盛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章丽盛昨日称,从目前的统计数据看,货币调控政策效应逐步体现,但货币政策调控仍处于反复阶段,央行或将继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此外,他还建议改革商业银行超储制度,比如超储准备金不付利息。

  章丽盛说,货币信贷增速从整体上看仍显过快,截至今年8月,人民币新增贷款25382亿元,超过了全国的预期目标25000亿元。此外,M2增速放缓,但仍有反弹可能;M1增长速度仍然偏快,中长期贷款的同比增速连续8个月持续上升;企业融资环境较宽松、投资的潜在能力比较强,部分金融机构的放贷动力仍强。他说:“货币政策调控仍处于反复阶段,下一阶段,或将继续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

  央行采取了多种调控措施,信贷增长速度为什么得不到控制呢?章丽盛认为,这与商业银行的超储率有很大关系。超储率起着货币政策调控缓冲器的功能,其从今年年初的3%点多下降到了8月末的2.43%,实际上扩大了货币乘数。他建议改革商业银行超储制度,比如超储准备金不付利息。

  集中利用外汇对抗国际风险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由于国际风险大且成系统性,外汇储备不适合搞‘藏汇于民’,有必要集中利用外汇以对抗风险,建议建立外汇储备基金。”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昨日建议。

  李稻葵认为,国际经济环境在下半年有可能出现下滑,我国经济将面临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下游的产品销售受影响的国际风险,我们需要利用当前相对较为宽松的宏观环境来考虑外汇储备使用、人民币国际化路线等战略问题。

  他建议建立外汇储备基金,集中利用外汇以对冲国际风险。外汇储备基金的使用分三部分,一是作为高度流动性投资,比如购买美元、欧元等国债券、主权债券,以应付国际支付的波动性;二是中度流动性的投资,应对外债到期、FDI出走等情况;三是投资于流动性相对较低的、长期性的、可以对冲国际风险的资产。比如,为了应付原材料价格风险,可以把部分外汇分散投资在经营状况好的、以自然资源储备为主的跨国公司的股权上,但不追求控股;为了对冲下游风险,可以把部分外汇投资于美国、日本等国的公用事业的股票上。

  此外,李稻葵还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路线的“三部曲”,先在海外发行人民币的主权债务,再推动以人民币定价的国际结算,最后在时机成熟时考虑资本账户的开放。

  高投资有一定合理性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研究员张汉亚

  国家发改委投资所研究员张汉亚说,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高投资有一定的合理性。国际上看,日本韩国都经历了这一过程。

  现在国家提出经济和社会一起发展,发展基础社会和公共社会设施,都需要靠投资;消费和出口的扩大都有困难,发展经济还是得靠投资;落实“十一五”期间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必然要淘汰一大批不环保、落后的产能,这就得新建一批先进产能,同样需要靠投资;当前就业形势不太乐观,扩大就业,同样得靠投资。当前,国家正在进行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新农村建设等等,这些都需要投资。

  目前,除了银行间资金充沛以外,企业自有资金也很充裕,投资的冲动也比较强。另外,从市场经济角度来讲,企业认为能赚钱,就要投资,前8个月私营企业的投资率很高,说明它们对经济的预期比较乐观。 (未署名文章由申屠青南、费杨生采访整理)

  来源:新华网\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