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全球央行再度迎来宽松周期,本次有何不同?

2024-03-12 11:22热度:5576

今年以来,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等国家央行先后降息,尤其是进入到今年4月份以后,降息的国家开始明显增多。

欧盟与日本自次贷危机之后始终坚持零利率与负利率政策,迟迟不肯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去年,中国央行大幅降准,而俄罗斯央行也曾降息,再加上美联储今年下半年降息预期增强,且确定四季度开始重新扩表,这使全球的宽松货币政策有重新再来的趋势。

全球央行本轮的宽松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出三大主要特点:一是对冲美联储加息周期;二是对冲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三是宽松有度。

自2015年底美联储加息以来,联邦基准利率已经从0—0.25%提高到2.25%—2.50%,再加上美联储的缩表,导致全球流动性下降,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美元资本流出明显,阻碍了经济发展,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明显下滑。为了对冲美元回笼造成的流动性风险,为了稳定经济,许多国家央行在不同程度上都采用了宽松货币政策,以补充美元流出后带来的市场资金短缺问题,以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平衡。所以这一轮的货币宽松具有很明显的对冲美元加息周期的特点。

而今年以来,美国在关税问题上不断加码,干扰了全球进出口贸易,使各国经济活动不断降温,导致全球经济持续下滑,如欧盟、印度、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速下降明显,所以这些经济体与国家今年都先后定向降准与降息,以宽松货币政策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意图非常明确。

但是这一轮各国的宽松政策都相对有度,除了中国去年大幅下调准备金率以外,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小幅度一次性降息或逐步降息,手段比较温和,并不是强刺激政策,所以利于市场的相对稳定。

另外,当前全球的资产价格普遍风险偏高,大多数发达到发展中国家的股市都处于历史最高位周期,在各国央行开始逐步放松银根的前提下,如果美联储下半年开启降息窗口,那么对各国的证券市场将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全球资产泡沫化的倾向有可能进一步加重,所以下半年对全球资产溢价的风险要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