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宏观

什么是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我国货币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2024-02-25 07:33热度:2110

货币供应量是单位和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存款和手持现金之和,其变化反映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的运行和居民个人的投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用符合M0表示),是指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2)狭义货币供应量(用符号M1表示),是指M0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活期存款;(3)广义货币供应量(用符号M2表示),是指M1加上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其中,M2与M1的差额,即单位的定期存款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之和,通常称为准货币。

广义货币供应量指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发布消息,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修订后M2的统计口径为:M1加居民储蓄存款加单位定期存款加单位其他存款加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据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现行的货币供应量统计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M0,流通中现金;第二层次为狭义货币M1,M0加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第三层次为广义货币M2,M1加居民储蓄存款加单位定期存款加单位其他存款。修订后的M0与狭义货币M1没有变化,广义货币M2增加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修订后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现行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总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现行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比修订后的指标平均要低1.5个百分点左右。

相关信息:

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在我国现阶段是指M1加上机关、团体、部队、企业和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和信托类存款。M2可用来作为观察和调控中长期金融市场均衡的目标,通常M2的增幅应控制在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程度三者之和的范围内。